簡 介 英文名Cucumber downy milde 黃瓜霜霉是保護地黃瓜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病情來勢猛,病害重,傳播快,如不及時防治,將給黃瓜生產造成毀滅性的損失。在流行年份受害地塊黃瓜減產20%~30%,嚴重流行時損失達50%~60%,甚至絕收。 [為害癥狀]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功能葉、卷須、蔓和花梗,老葉發病重。(1)子葉。發病初期子葉出現褪綠色黃斑,后變黃干枯,濕度大時出現紫黑色霉。(2)葉片。發病初期只是出現水浸狀小斑點,病斑不斷擴大,形成后因受葉脈限制的多角形病斑,黃褐色。潮濕時背面長出紫黑色霉。后期病斑破裂或連片,引起葉緣卷縮干枯,僅留心葉。發病品種病斑大,易連結成大塊黃斑后迅速干枯;抗病品種病斑小,褪綠斑持續時間長,在葉面形成圓形或多角形黃褐色斑,擴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稀疏或很少。 [病原]病原為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et Curt.)Rostov.屬鞭毛菌亞門真菌。(1)形態。孢囊梗,單生或2~4根束生,從氣孔伸出,無色,主干144.2~545.9μm,上部有3~5次銳角分枝。孢子囊檸檬形,淡褐色,單胞,頂端有突起,大小(18.1~41.6)μm×(14.5~27.2)μm。(2)特性。孢子囊萌發后長出芽管,低溫時孢子囊釋放出游動孢子,1~8個,在水中游動后形成休止孢子,產生芽管。產生孢子囊適溫15~20℃,萌發適溫15~22℃。(3)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黃瓜、香瓜、南瓜、絲瓜、葫蘆等。 [侵染]周年種植黃瓜地區,病原在病葉上越冬或越夏。北方冬季不種黃瓜地區,則靠季風從鄰近地區將孢子囊吹去。孢子囊可直接萌發,長出芽管,低溫時,孢子囊釋放出游動孢子1~8個,在水中游動片刻后形成休止孢子,再產生芽管。從寄主氣孔或細胞間隙侵入,在細胞間蔓延,靠吸器伸入細胞內吸取營養。 [發生規律](1)氣候因素。溫、濕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高濕是發病的重要條件,葉面沒有水滴或水膜,孢子囊不能萌發和侵入,病害就不會發生。溫度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病害的發生。溫室大棚內通風不良,濕度過高,結露多,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病原的萌發、侵入,濕度過高,結露多,葉面有水滴或水膜,易于病害的發生流行。(2)栽培因素。早春保護地栽培易發病。地勢低洼,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或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導致病害加重發生。 [防治](1)種子消毒。用50~55℃的溫水浸種10~15分鐘。(2)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防害措施,各地可因時因地選用。育苗溫室和生產溫室必須分開,以免苗期感染。采用無菌沙土或沙壤土育苗,培育無病壯苗。與南瓜進行嫁接換根栽培,增強抗病性。苗期發現病株,要立即拔除。合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并采取葉面追肥,定期噴施用0.1%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水溶液。采用地膜覆蓋栽培。苗期應盡量少澆水,以降低保護地內空氣的濕度。采用膜下溝灌,以降低棚內空氣濕度。選用透光率高、無滴效果好的塑料膜。結瓜后及時打去底部老葉,增加田間通透性。保護地栽培,在采摘期要盡量少施藥,采取控制溫度和濕度來防止病害的發生和蔓延。棚內局部發病重,但瓜秧較健壯,可以在晴天上午澆水后將棚室封嚴,迅速使黃瓜生長點部位的溫度升高到42~45℃,2小時后多點通風。(3)化學防治。苗期和生長前期,當發現中心病株時要及時用藥防治。保護地栽培,應當盡量用煙劑熏蒸或粉塵法防治,每公頃用45%百菌清煙劑3750g,分別均勻放在壟溝內,然后將棚密閉,點燃煙熏。出現中心病株每公頃用50%氟嗎?錳鋅可濕性粉劑 60~75g,或25%嘧菌酯懸浮劑 用450~600g,或68%顆粒劑精甲霜?錳鋅,或70%代森聯水分散劑 1500~1800g,10%氰霜唑懸浮劑 750~900ml或18%百菌清?霜脲氰懸浮劑 2250~2325ml,加水噴霧。還可以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 600~750倍液,或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商品名銀法利)懸浮劑 800~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 650倍液,或72%代森錳鋅?霜脲氰可濕性粉劑 (克霉清)400倍液,或2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溶粉劑300~4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