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Cucumber circle leaf blight 溫室、大地黃瓜上(長蠕孢)圓葉枯病發生較嚴重,發病率達到了80%,嚴重地快病情指數達到了52.2%,導致黃瓜葉片干枯,極大影響了黃瓜的產量和質量,阻礙了黃瓜生產的發展。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保護地栽培的黃瓜葉片。發病時葉片上產生暗綠色水浸狀病斑,圓形,直徑10~30mm,病斑漸漸變為褐色,病健交界不明顯,有的病斑有黃暈。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生黑褐色的霉層,即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病原為黃瓜葉枯長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ucumerinum Garbowski,屬半知菌亞門真菌。(1)形態。分生孢子梗具隔膜,單枝或分枝,梗長88~188μm。分生孢子梭形至長橢圓形,或倒棍棒狀,向一邊彎曲,大小(36~104)μm×(10~20)μm,具4~10個隔膜。(2)特性。病原發育適宜溫度25~28℃。 [侵染]病原以菌絲體隨病殘體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反濺到植株上,從氣孔侵入,經過2~3天的潛育即出現癥狀。 [發生規律](1)氣候因素。高溫高濕,特別是多雨的高溫季節易流行。在德州保護地內于4月初左右開始發生,5月份出現發病高峰。(2)栽培因素。菜地潮濕,黃瓜生長衰弱,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肥料不足,均易引起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低洼或易積水地應采用高畦深溝種植,不宜過密,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采收后清除病殘體,及時深翻。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采收后清除病殘體,燒毀或深埋;及時深翻,以消滅初侵染;田間生長期間發現病葉及時摘除。增施有機肥,植株緩苗后在黃瓜葉片上每7天左右噴施磷酸二氫鉀300倍液。定植前灌足底水。(2)化學防治:出現長期陰雨綿綿的天氣,每公頃用百菌清煙劑3750g,均放在75處,用暗火點燃,發煙時閉棚,第二天早晨揭棚放風。晚上進行,每隔10天1次,連熏3次。發病初期噴25%絡氨銅水劑 5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 400~500倍液,或35%堿式硫酸銅懸浮劑 400~7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爾多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 500倍液,或50%多?硫懸浮劑 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或60%防霉寶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續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