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Cucumber Fusarium root rot 黃瓜根腐病是一種毀滅性土傳病害。各地普遍發生。該病一般在結瓜期發病,蔓延快、為害重、損失大,發病率輕者30%~40%,重者70%~80%。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根部。(1)根和根莖部。發病初期呈水浸狀,后呈淺褐色濕腐,主根受害后引起根莖部縊縮,病部腐爛處的維管束變褐,但不向上擴展,可與枯萎病相區別。后期病部往往變糟,組織破碎,僅留下絲狀維管束。病株地上部初期癥狀不明顯,隨病情發展中午葉片萎蔫,早晚恢復,嚴重的則多不能恢復而枯死,植株呈現青枯狀。(2)嫁接株。摘心后至收獲起發病。病情進展較慢,初期葉片失去活力,晴天中午葉片萎蔫,早、晚或陰天恢復原狀,持續數天后下部葉片開始枯黃。用作砧木的黑籽南瓜莖基部呈水漬狀變褐腐爛,引起全株枯死。 [病原]病原為瓜類腐皮鐮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App.et Wollenw.f. cucurbitae Snyder et Hansen,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報道,引起天津地區主要致病原是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1)瓜類腐皮鐮孢菌。分生孢子有大小型之分。小型分生孢子橢圓形大小(6~11)μm×(2.5~3)μm。大型分生孢子無色,梭形,兩端較鈍,具2~4個隔膜,大小(14.0~16.0)μm×(2.5~3.0)μm。(2)甜瓜疫霉。孢子囊卵形或長橢圓形,頂生式,單生,不易脫落,有層出現象,孢子囊有乳頭狀突起,但突起較低,較扁平,黃褐色,大小為(45~55)μm×(27.5~37.5)μm。菌絲易產生瘤狀或節狀膨大菌絲體,為姜瓣狀或不規則的圓形或近圓形,有時形成結節狀菌絲,菌絲間不形成厚垣孢子。(2)寄主。這2種病原可以侵染黃瓜、南瓜等葫蘆科植物。 [侵染]病原以菌絲體、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尤其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長達10年,成為主要侵染源。病原從根部傷口侵入,后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病原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 [發生規律]高溫、高濕利其發病。連作地、低洼地、黏土地或下水頭發病重。嫁接黃瓜在露地和保護地均有發病,以保護地發生最為嚴重。 [防治](1)農業防治。與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育苗床土壤覆蓋塑料膜,利用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土溫控制38~40℃消毒24小時;控制42℃,消毒6小即可奏效。提高嫁接技術水平,選用抗病品種做砧木。采用高畦栽培,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間積水,苗期發病害及時松土,增強土壤透氣性。(2)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灑或澆灌藥劑。藥劑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也可以配成藥土撒在莖基部。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