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Crowndaisy chrysanthemum Sclerotinia disease [為害癥狀]主要發生在茼蒿莖基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發病初期初呈水浸狀褐色腐爛,濕度大時,病部表面長出白色菌絲體,后期形成菌核,菌核初白色,后變為鼠糞狀黑色顆粒狀物,致植株倒折或枯死。 [病原]病原為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屬子囊菌亞門真菌。(1)形態。菌核初白色,后表面變黑色鼠類狀,大小不等(1.1~6.5)μm×(1.1~3.5)mm,由菌絲體扭集在一起形成。干燥條件下,存活4~11年,水田經1個月腐爛。5~20℃,菌核吸水萌發,產出1~30個淺褐色盤狀或扁平狀子囊盤,系有性繁殖器官。子囊盤柄的長度與菌核的入土深度相適應,3~15mm,有的可達6~7厘米,子囊盤柄伸出土面為乳白色或膚色小芽,逐漸展開呈杯狀或盤狀,成熟或衰老的子囊盤成暗紅色或淡紅褐色。子囊盤中產生很多子囊的側絲,子囊盤成熟后子囊孢子呈煙霧狀彈射,高達90厘米,子囊無色,棍棒狀,內生8個無色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單胞,大小(10~15)μm×(5~10)μm。不產生分生孢子。(2)特性。0~35℃菌絲能生長,菌絲生長及菌核形成最適溫度20℃,最高35℃,50℃經5分鐘致死。 侵染循環 [侵染]遺留在土中,混雜在種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種子中的病原,隨播種帶病種子進入田間,遺留在土中的病原(菌核)遇有適宜溫濕度條件即萌發產出子囊盤,放散出子囊孢子,隨風吹到衰弱植株傷口上,進行初侵染。病部長出的菌絲又擴展到鄰近植株或通過病健株直接接觸進行再侵染,引起發病,并以這種方式進行重復侵染。 [發生規律]病原對水分要求較高,相對濕度高于85%,溫度在15~20℃時利于菌核萌發和菌絲生長。低溫、濕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該病發生和流行。 [防治](1)農業防治。實行3年輪作。適度密植,及時拔除雜草。(2)物理防治。播前用10%鹽水選種,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播種。(3)化學防治:①發病初期噴5%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0%多菌靈超微粉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每隔8~10天噴1次,連續或與其他方法交替防治3~4次。②棚室栽植使用15%腐霉利煙劑,3.75kg/hm?,熏1夜,每隔8~10天1次;或用45%百菌清煙劑3.75kg/hm?,熏1夜;或噴撒5%百菌清粉劑15kg/hm?。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