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Tomato Cercospora leaf mold 煤霉病是番茄的一種普通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南方普遍發生,北方主要在保護地中發生。 [為害癥狀]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莖和葉柄。葉片發病,先在葉背產生褪綠色病斑,擴大后葉背病斑淡黃色,近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不明顯,條件適宜時霉層擴展迅速,使葉片被霉層覆蓋,發病嚴重時病葉枯萎死亡。葉面初期癥狀不明顯,后葉面產生褪綠色至黃綠色斑,邊緣不明顯,病斑逐漸變褐色。田間濕度高時,葉背病部產生一層厚密的褐色霉層。 [病原]病原為煤污孢Cercospora fuliginea Roldan,屬半知菌亞門真菌。(1)形態。子實層生多角形,褐色,生于葉背,呈鋪展狀。分生孢子梗成束,稍彎曲,粗短,褐色,未端鈍圓,漸收縮呈尖突,有隔膜2個,大小(25~27)μm×(3.5~5)μm。分生孢子倒棍棒狀至圓柱狀,無色,隔膜3~5個,大小(15~120)μm×(3.5~5)μm。(2)特性。王福妹等番茄煤污尾孢霉進行了生物學特性測定。病原在不同培養基上菌絲生長速度存在明顯差異,以燕麥片培養基、培養基為最適,其次為和果煎汁培養基;病原菌絲生長溫度范圍5~35℃,最適為25℃;病原菌絲體致死溫度為55℃,10分鐘。病原值在3~12范圍均可生長,以值3~4為最適;光照對病原菌絲生長影響較小。病原在黑暗條件下較易產孢。病原分生孢子萌發溫度為10~40℃,最適為25℃,高溫對孢子萌發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在1%的木糖、果糖、葡萄糖中萌發較好,但在水滴中萌發率較低;值2~12范圍均可萌發,pH值6為最適;病原分生孢子致死溫度為54℃,10分鐘。 [侵染](1)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主要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地面上越冬。遇適宜條件時菌絲體產出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2)傳播特點。后又在病部產出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再侵染。 [發生規律]氣溫高于25℃,遇陰雨天氣,特別是陣雨轉晴,或氣溫高、田間濕度大,利于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包括清潔田園,銷毀病殘體;翻曬土壤,高畦深溝整平畦面以利雨季排水;施優質的有機底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性;及時整枝綁架以利通風透光降濕;因地制宜選種抗病品種。保護地栽培,要調節好棚室中的溫度和濕度,注意通風。露地選擇通風,遠離保護地的田塊,采取高畦栽植。(2)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施40%多?硫懸浮劑 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 5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續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