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Tomato pink-mold rot 紅粉病是番茄的一種普通病害。零星發生。已成為大棚番茄栽培中值得重視的病害之一。發病后減產5%~10%,發病嚴重的減產30%以上。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果實,也可以為害葉片。(1)果實。發病果實的蒂部產生水漬狀病斑,后變褐色至深褐色,不凹陷,逐漸擴展并環繞果蒂,后期可擴展至整個果面。濕度大時可產生致密的白色霉層,不久其上長滿一層絨狀淺粉紅色霉層,病果最后腐爛。(2)葉片。環境條件適宜時可為害葉片,發病葉片上產生小圓形至橢圓形淺褐色病斑,后逐漸擴展。 [病原]病原為粉紅單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Pers.)Link.屬半知菌亞門真菌。(1)形態。分生孢子梗直立,無色,大小(162.5~200)μm×(2.5~4.5)μm。分生孢子倒洋梨形,雙胞,初期無色,后期淺粉紅色,大小(15~28)μm×(8~15.5)μm。據王勇等將病原分離后經PDA培養,菌落初呈白色,后漸變為粉紅色,氣生菌絲較繁茂,絨氈狀,產孢量大。培養4天時菌落直徑35.75mm。病原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無色,頂端有時稍大。分生孢子頂生,多聚集成頭狀,淺橙紅色,倒洋梨形,無色或半透明,具1個隔膜,隔膜略縊縮。(2)特性。病原發育適溫25~30℃。(3)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番茄、菜豆、棉花、蘋果、梨、瓜類、柚、芋、甘薯、葡萄和水稻等。 [侵染](1)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以菌絲體或孢子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春天產生分生孢子傳播到番茄果實上,由傷口、自然孔口等侵入,形成初侵染。(2)傳播特點。發病后病部又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 [發生規律]生產上灌水過多,濕度過大,放風不及時,易發病;番茄栽植過密、偏施氮肥、發病重。棚室栽培多在2~4月份,春季溫度高、光照不足、通風不良的大棚或溫室,易發生。大棚栽培番茄一般是中下部果實先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在保證番茄生長適溫的前提下,應及時放風降濕。保持土壤濕潤而水分含量又不高,可以采取滴灌和膜下澆水。保護地栽培番茄,種植密度宜每公頃49500株左右,避免種植過密。生長過程中應及時整枝、打杈,中后期適時摘去下部老葉。棚室要加強放風排濕,使相對濕度低于85%。在病果尚未長出粉紅色霉層之前摘除病果,裝入塑料袋內,帶出棚外。(2)化學防治: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灑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 1 000~1 500倍液,或10%世高顆粒劑 2 0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300倍液,7~10天噴1次,于番茄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