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Tomato bacterial leaf spot異名番茄細菌性微斑病、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番茄細菌性葉斑病、番茄細菌性斑點病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是番茄的一種重要病害。各地均有發生。病株率可達到60%以上,對產量有明顯影響,可造成5%~75%的產量損失。 [為害癥狀]為害葉片、莖、果實和果柄。以葉緣及未成熟果實最明顯。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1)葉部。開始呈水漬狀小點,隨后擴大成不規則斑點,深褐色至黑色,直徑2~4mm,無輪紋,四周具有或無黃色暈圈,濕度大時,病斑后期可見發亮的菌膿。(2)果實。幼嫩果染病,初現稍隆起的小斑點,果實近成熟時,圍繞斑點的組織仍保持較長時間綠色,別于其他細菌性斑點病。后病斑周圍呈黑色,中間色淺并有輕微凹陷。(3)花蕾。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連片時,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開花。(4)莖部和葉柄。首先形成米粒狀大小的水浸狀斑點,病斑逐漸增多,擴大,隨著病斑的擴大顏色由透明色到灰色,再到褐色,最后形成黑褐色,形狀由斑點擴大為橢圓,最后病斑連片形成不規則形。在潮濕條件下,病斑后期有白色菌膿出現。細菌性斑點病與細菌性瘡痂病的癥狀相似,主要區別是受該病原侵染后果實不腐爛,莖桿、葉片維管束發病,木質部不變褐。果實近成熟時,圍繞斑點的組織仍保持較長時間綠色,別于其他細菌斑點病。 [病原]病原為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葉斑病致病型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屬細菌。(1)形態。短桿狀,單細胞,直或稍彎,大小(0.1~1)μm×(1.5~4)μm。(2)特性。革蘭氏染色陰性,能產生綠色螢光。(3)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番茄、辣椒。人工接種可為害茄子、龍葵、毛曼陀羅和白花曼陀羅。 [侵染](1)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在種子上、病殘體及土壤里越冬。特別在干燥的種子上,病原可存活20年,并可隨種子遠距離傳播。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可發病。(2)傳播特點。通過雨水飛濺和農事操作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發生規律]播種帶菌種子能引起幼苗發病。在環境溫度25℃以下,相對濕度80%以上時,有利發病。因此,保護地番茄往往造成嚴重的危害。 [防治](1)檢疫:該病是一個重要的種傳病害,因此要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2)種子消毒。播種前用56℃溫水浸種30分鐘。還可以使用1.05%次氯酸鈉浸20~40分鐘或硫酸鏈霉素200mg/kg浸2小時,然后經水洗30分鐘后供播種使用。(2)農業防治。選用耐病品種,采用無病田采種。在干旱地區采用滴灌或溝灌,避免噴灌和漫灌。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銷毀,并深翻土地。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在發病初期防治前應先清除掉病葉、病莖及病果,然后再噴藥。如保護地番茄發生過此病,在采收園時用硫磺熏煙。(3)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 400~500倍液,或53.8%可殺得2 000 水分散劑 00倍液,或20%噻菌靈(龍克菌)懸浮劑 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 300倍液,或0.3%~0.5%的氫氧化銅進行防治。每隔10天噴1次,連續1~2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