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Waterspinach white rust 白銹病是蕹菜的一種重要病害。一般年份減產15%左右,發病嚴重時減產40%~60%,影響商品外觀和食用價值。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和莖,也為害根。(1)葉片。葉片正面產生黃色皰斑,葉背對應著生白色隆起狀皰斑。最初葉面出現淡黃綠至黃色斑點,病斑漸擴大,逐漸變為褐色;葉背面對應著生白色隆起狀皰斑,近圓形或橢圓形至不規則形,有時連接成較大的皰斑,后期皰斑破裂散出白色孢子囊。葉片受害嚴重時病斑密集,病葉出現皺縮畸形,葉片脫落。(2)莖部。旋花白銹菌引起的白銹病,可以為害莖部,形成畸形腫瘤,內含大量卵孢子。病莖上部葉片停止生長,嚴重影響產量。 [病原]病原為蕹菜白銹菌Albugo ipomoeae aquaticae Saw和旋花白銹菌Albugo ipomoeae-panduranae (Schw.)Swingle,屬鞭毛菌亞門真菌。(1)蕹菜白銹菌。孢子囊梗無色,棍棒狀,不分枝,大小(35~62.5)μm×(15~25)μm。孢子囊無色,橢圓形至扁橢圓形,串生,大小(15.9~25.0)μm×(12.5~22.1)μm。(2)旋花白銹菌。孢囊梗棍棒狀,頂部較大,楔足明顯,大小(20~78)μm×(8~27)μm。孢子囊短圓筒形或近球形,無色,中央膜稍厚,大小(12.5~24.3)μm×(12.5~21.6)μm;卵孢子淡黃色至暗褐色,平滑或成熟時外壁具瘤狀突起,大小(35~51.4)μm×(31.3~42.7)μm,藏卵器無色,散生或群生,大小(46~61)μm×(41~52)μm。(3)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旋花科蔬菜。 [侵染]病原落到土壤中越冬。在適宜環境條件下萌發,借助氣流飄移到葉片上,并侵染而引起發病,可重復侵染蕹菜,引起病害流行。 [發生規律]溫暖潮濕有利發病。在氣溫23~27℃,連陰雨濕度大發病重。葉片纖弱幼嫩階段易被侵染。當播種過密而植株徒長纖弱,偏施氮肥,澆水過多又不勻,連作時易發病。 [防治](1)種子消毒。種子用150~200倍磷酸二氫鉀液浸種6~8小時,再用干種子重量0.3%的25%甲霜靈拌種劑拌種。(2)農業防治。病原僅局限于侵染旋花科蔬菜,隔年輪作可大大減少土中的卵孢子數量。清除田間病株和病殘體。開溝排水,田間不能積水,降低濕度。植株過密應及時疏株,以利通風降濕,大棚栽培還應做好通風換氣工作。澆水應安排在晴天上午進行。施足基肥,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3)化學防治。出現零星病株時噴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50%萎銹靈乳油 800倍液,或10%世高顆粒劑 12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 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