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Grape white root rot異名葡萄白根腐病 葡萄白紋羽病在各地均有發生。葡萄重要的根部病害,能引起死樹。 [為害癥狀]感病植株可能很快枯死,也可能年內慢慢枯死。迅速枯死的樹,葉片仍附著在樹上;逐漸枯死的樹,卷須和葉片均生長衰弱、瘦小,通常是枯萎,但新梢尚能從基部抽出。由于根系的嚴重惡化,病株很容易從土內拔出。通常病株在地平線處斷開,地平線以下的樹皮變黑,容易脫落,在根頭出現黑色的膠狀溢出物。 [病原]病原為褐座堅殼菌Rosellinia necatrix (Hartig)Berlese,無性時期為Dematophora necatrix.屬子囊菌亞門。(1)形態。子囊殼呈褐色到黑褐色,在寄主表面聚集和埋生于褐色菌絲網內的子囊直徑約1~2mm,可用解剖鏡看見。幼子囊殼開口處,有明顯的突出物,但老的子囊殼,很難發現開口。子囊階段的發生過程要數年,很少發現。子囊呈圓筒形,大小(245~367)μm×(7~13)μm。平均318.3μm×12.4μm,具有長柄,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單胞,呈船形,垂直或彎曲,暗褐色,大小(30~46)μm×(5~7)μm,平均39.8μm×6.27μm。幼嫩孢子有油球,成熟孢子油球消失,有縱行的縫,和孢子的長軸平行,縫的長短約為孢子的1/30。分生孢子階段是由堅硬的、高1~5mm的菌絲束組成。菌絲初呈白色,細,后變灰褐色,在催病根上形呈白色。將根的皮層剝開,在形成層上有白色扇狀菌絲束。菌絲隔膜處呈洋梨狀膨大,這是本菌的特征。分生孢子大小為2.5μm×(3~4.5)μm,大量發生。側絲無色,基部稍大,前端較細,大小(420~740)μm×(5~7)μm。(2)特性。病菌能抗干早,試驗室中病菌在空氣干燥的木塊上可存活數年。(3)寄主。葡萄、蘋果、梨、桃、櫻桃、柿子、柑橘等,還有其他木本樹木、蔬菜和禾本科作物共34科60種植物。 [侵染]病原在土壤中生長,以侵害的根作為營養基地。濕潤和有機質多的土壤適宜病原的發生。病原靠土壤傳播及苗圃苗木傳播,在不同區域葡萄園侵害。 [發生規律]葡萄品種間佳利釀、紅馬拉加、沙地葡萄圣喬治有抗性;葡萄種間亞利遜那葡萄有抗性。 [防治](1)農業防治:培育和利用無病苗是預防發病的根本措施,要在未種過樹的地塊育苗,并在育苗前對土壤進行消毒;出現病樹后要開挖封鎖溝,防止病健根接觸,避免病情擴散。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樹勢。(2)藥劑防治:在葡萄根區范圍內澆灌藥液,常用藥劑有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