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Onion downy milde 霜霉病是蔥類蔬菜的一種重要病害。各地均有發生。北方大蔥發病輕,南方洋蔥發病重。由于近年蔥地多肥、多水、連作等,導致蔥霜霉病日趨嚴重。一般年份零星發生,大發生年份造成葉片大面積干枯死亡,地塊減產30%~50%。 [為害癥狀]發病始于外葉中部或葉尖,很快向上、向下、向心葉發展。鱗莖受害后長出的病葉為灰綠色,發病嚴重的葉片扭曲畸形、枯黃矮縮、變肥增厚。濕度大時病株表面遍生灰白色絨霉,無明顯單個病斑,這是該病的重要特征,也是鑒別該病的重要依據。中上部葉片受害時,在干旱的情況下,病部以上組織逐漸干枯下垂,易從病部折斷枯死。在潮濕的情況下,病葉易腐爛。遇上風雨時,發病的葉片便掉落到根際土面,干燥后皺縮扭曲。中下部葉片發病時,病部上方葉片下垂干枯,病害迅速蔓延,葉片似開水燙傷,隨后枯黃凋萎。假莖早期發病后,其上部生長不平衡,致使植株向被害一側彎曲。假莖晚期發病后,病部易開裂,嚴重影響種子成熟。 [病原菌發病條件]病原菌為真菌.病菌從卵孢子附著于病殘體或種子或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萌發,從植株的氣孔侵入。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借氣流、風雨、昆蟲等傳播,進行再侵染。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氣溫15℃左右為流行季節,一年主要有兩次發病高峰,以9月一10月發病最重。低溫多雨和重霧天氣病害加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過分密植、重茬地、植株生長不良及大水漫灌時發病也較重。 [侵染] (1)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主要靠菌絲體潛伏在鱗莖上越冬,或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上或附著在種子表面越冬,成為第2年的初次侵染源。第2年病原萌發,從植株的氣孔侵入或以菌絲體在寄主體內蔓延引起發病。 (2)傳播特點。田間病株上產生大量的孢子囊,借助氣流、雨水、昆蟲、農事操作進行傳播。孢子囊經傳播一旦接觸到寄主感病部位,條件適宜時幾個小時就可萌發、侵入,其潛伏期較短,條件適宜時只有3~5天。生長季節可重復多次侵染。 [發生規律]霜霉病的發生喜歡低溫高濕的氣候條件,發病的最適溫度是15℃,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病原的潛伏期是5~10天。在春季和初夏,如遇白天溫暖,夜晚涼爽,連陰多雨的天氣,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尤其是連續的重霧天,常會發生霜霉病的大流行。地勢低洼,土壤黏重,大水漫灌,過于密植,生長不良的地塊發病也重。 [防治] (1)選擇地勢較高,易排水的地塊種植,并與非蔥類作物實行3年輪作。 (2)收獲后清潔田園,把病葉集中起來燒毀或帶出田園深埋,以減少初侵染來源。 (3)加強田間管理,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及空氣濕度,以減少病害和控制病害蔓延。 (4)栽蔥時選苗,消滅苗期帶病植株。 (5)用種子量0.3%的35%雷多米爾拌種,或用50℃溫水浸種25分鐘,再浸入冷水中,撈出晾干后播種。 (6)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及時噴藥,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4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的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噴2--3次。各種藥劑輪換使用。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