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癥狀]2~3葉期染病,病株上出現明顯的黃色褪綠條斑;成株染病植株呈不同程度的矮化,瘦弱,纖細,葉片無光澤,蠟質消失,呈半卷曲狀,有的上下葉片捻在一起卷曲成筒狀;心葉不能抽出,病株一般不能抽薹,薹上具明顯的褪綠塊斑,病株根短且少,黃褐色。病蒜產量、質量明顯下降,種性退化。 [病原]病原為大蒜褪綠條斑病毒病Garlic chlorosis streak virus。 [侵染]主要靠汁液摩擦和桃蚜傳毒。 [發生規律]15~30℃利于發病和顯癥,溫度過高或過低似有隱癥現象。蚜蟲發生量大及與其他蔥屬植物連作或鄰作發病重。由于大蒜系無性繁殖,以鱗莖作為播種材料,因此植株帶毒能長期隨其營養體蒜瓣傳至下代,以至田間已無不受病毒感染的值株,且不斷擴大病毒繁殖系數,致大蒜退化,鱗莖變小。紫皮蒜較白皮蒜發病重。 [防治](1)農業防治。嚴格選種,盡可能建立原種基地;采用輕病區大蒜的鱗莖(蒜瓣)做種,減少鱗莖帶毒率。大力推廣營養莖尖、生殖莖尖分生組織的離體培養,脫除大蒜鱗莖中的主要病毒。避免與大蔥、韭菜等蔥屬植物鄰作或連作,減少田間自然傳播。在蒜田及周圍作物噴灑殺蟲劑防治蚜蟲,防止病毒的重復感染,使用藥劑見本書蚜蟲防治法。此外還可掛銀灰膜條避蚜。加強大蒜的水肥管理,避免早衰,提高植株抗病力。(2)化學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0.5%抗毒劑水劑1號250~300倍液,或20%毒克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病毒寧水溶性粉劑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施藥。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