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Chinese chives Phytophthora blight 疫病是韭菜的一種重要病害。病株率達7%~11%,嚴重的達22.3%。 [為害癥狀]韭菜各個部位均能被侵染,以假莖和鱗莖受害最重。(1)葉片。發病初期為暗綠色水漬狀,當病斑擴展到葉子的一半時,全葉變黃、下垂、軟腐;濕度大時病部產生稀疏的灰白色霉狀物。(2)假莖。假莖發病,呈淺褐色軟腐,葉鞘易剝下;剝去外部腐爛葉鞘后保濕,假莖上可長出灰白色稀疏霉層。(3)鱗莖。鱗莖發病,根盤部呈水浸狀淺褐色至暗褐色腐爛;縱切鱗莖內部組織呈淺褐色,生長受抑制,影響植株貯存養分。(4)根部。根部受害呈褐色,腐爛,根毛減少,影響水分吸收,根的壽命縮短,很少發新根,生長勢明顯減弱。 [病原]病原為煙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屬鞭毛菌亞門真菌。(1)形態。在固體培養基上菌落呈綿絮狀,氣生菌絲發達;菌絲較平直,粗3~8μm,菌絲膨大體球形或不規則,單生或串生或聚集成簇;孢子囊橢圓至卵圓形,(29~64)μm×(21~47)μm,平均41.2μm×27.5μm,不脫落;厚垣孢子球形、近球形,直徑21~43μm,頂生,量大;藏卵器球形,直徑23~58μm,壁光滑;卵孢子多充滿藏卵器;雄器圍生,筒形或近圓形,(11~26)μm×(12~31)μm,平均16.8μm×17.3μm。(2)特性。菌絲生長最低溫度10℃,最適溫度為28~31℃,最高溫度37℃。(3)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茄果類、蔬菜-蔥蒜類等。 [侵染]病原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上越冬。條件適宜時侵染寄主后發病,并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重復侵染。 [發生規律]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5~32℃,高濕利于發病,土壤含水量大,空氣濕度大發病重。一般7月上旬下部葉開始發病,7月末8月上旬病情發生嚴重。棚室放風排濕不及時,發病重。 [防治](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選擇排灌方便的地塊,施足基肥,精細平整,整修好田間排水系統,以防積水,引起濕度過大。棚室等保護地栽培,注意及時放風排濕。注重輪作換茬,忌連年種植。(3)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 600~7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或40%的疫霜靈可濕性粉劑 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500~600倍液噴霧,每畝用藥液40kg~50kg,隔6~8天噴霧1次,交替用藥,連續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