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Onion fly 蔥地種蠅學名Delia antiqua (Meigen),屬雙翅目,花蠅科。為害圓蔥、大蒜、大蔥、韭菜等。一般造成的損失在20%~30%,嚴重者達50%以上,是一種毀滅性害蟲。國內分布于青海、新疆、內蒙古、陜西、山西、甘肅、寧夏、遼寧、河北、北京、河南、江蘇、山東等省(區)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俄羅斯、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縮 圖詳細資料 [為害癥狀]以幼蟲在地下鉆蛀寄主植物的鱗莖盤部分或地下根莖,造成寄主植物地下部分腐爛發霉,地上部分萎蔫,葉端枯黃或全株葉片變黃,直致死亡。對蔬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影響極大。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一年發生2~4代。(2)越冬與蟲源:以圍蛹在根際周圍5~10cm土中越冬。(3)發生因素:①氣候因素。蔥蠅發生的適宜日平均氣溫為10~20℃;當5cm土溫為19.5~24.5℃時,蔥蠅的為害最重。②栽培因素。土壤含水量較高時,幼蟲的蟲口密度較大,但過高,蟲口密度又呈下降趨勢。③發生時期。成蟲于4月初開始羽化,4月下旬至5月初為第1代幼蟲為害高峰期,為害重;5月下旬至6月初為第1代成蟲發生盛期;6月上中旬為第2代幼蟲為害盛期,為害較輕;6月底,田間大蒜已收獲,以蛹在土中越夏;9月初大蒜出苗后第2代成蟲陸續羽化,9月底至11月初為第3代幼蟲為害期。 [形態](1)成蟲:前翅基背毛極短小,不及盾間溝后的背中毛的1/2長。雄蠅兩復眼間額帶最狹部分比中單眼狹;后足脛節內下方有一列稀疏而末端不彎曲的短毛,短毛僅占脛節長度的1/3~1/2。雌蠅中足脛節的外上方有2根剛毛。(2)幼蟲:老熟幼蟲腹部末端有7對突起,各突起均不分叉,第1對高于第2對,第6對顯著大于第5對,且比第7對稍長。 [習性](1)成蟲:雌蟲晚上的活動力比早上強,中午尋找樹蔭或躲在縫隙中,多在晚上產卵;卵多產于植株鱗莖基部及附近土縫中,也產于葉腋間。雄蟲羽化較雌蟲早。成蟲多在花器或潮濕、未腐熟的糞肥上取食。(2)幼蟲:孵化的幼蟲很快鉆入鱗莖內為害。幼蟲期17~18天。老熟幼蟲在被害株周圍的土中化蛹,蛹期14天左右。 [防治](1)農業防治。①選用飽滿、無創傷、無霉爛抗蟲品種,播后要蓋麥秸、花生藤。②合理施肥不施未腐熟發酵的有機肥,若施用則一定蓋土。多施入河泥、炕土和老房土等做底肥,河泥、炕土和老房土等具有蔥蠅不喜歡的氣味,有驅蠅性。③秋耕可殺死75%的蛹,春耕可殺死40%的蛹。④大蒜可與小麥、玉米、棉花輪作,圓蔥與玉米間作,圓蔥畦埂兩側各種一行胡蘿卜,也可減少蔥蠅的為害。⑤適當調整播種期大蒜應適期早播,使爛母期與蔥蠅越冬代成蟲產卵盛期錯開,可減少為害。(2)物理防治。用糖醋液誘殺成蟲。用紅糖0.5kg,醋0.25kg,酒0.05kg,清水0.5kg,加敵百蟲少許,把配制好的糖醋液倒入盆中,保持5cm深,放入田間即可。(2)藥劑防治。成蟲發生期噴施48%樂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20%菊?馬乳油3 000倍液。產卵高峰期,也可在肥堆上噴灑90%晶體敵百蟲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600倍液。幼蟲為害期,可用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3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3 000倍液,或5%氟鈴脲乳油3 000倍液灌根。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