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Brevis front grasshopper異名中華負蝗、尖頭蚱蜢、括搭板 短額負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I.Boliva屬直翅目,蝗科。為害食性雜,能為害白菜、甘藍、蘿卜、豆類、茄子、馬鈴薯等各種蔬菜及農作物等100余種植物。除新疆、西藏外,各省(區)均有發生。 [為害癥狀]成蟲和若蟲多棲息在莖葉上取食。影響作物生長發育,降低蔬菜商品。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南昌每年發生2代,少數3代,華北每年發生1代。(2)越冬。以卵在土中越冬,以卵在溝邊土中越冬。(3)發生時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為孵化盛期,7~8月份羽化為成蟲。 [形態](1)成蟲。體長20~30mm,頭至翅端長30~48mm。體綠色或褐色(冬型)。頭尖削,綠色型自復眼起向斜下有一條粉紅紋,與前、中胸背板兩側下緣的粉紅紋銜接。體表有淺黃色瘤狀突起;后翅基部紅色,端部淡綠色;前翅長度超過后足腿節端部約1/3。(2)卵。長2.9~3.8mm,長橢圓形,中間稍凹陷,一端較粗鈍,黃褐至深黃色,卵殼表面呈魚鱗狀花紋。卵粒在卵塊內傾斜排列成3~5行,并有膠絲裹成卵囊。(3)幼蟲。若蟲共5齡。1齡若蟲體草綠色,稍帶黃色,前、中足褐色,有棕色環若干,全身布滿顆粒狀突起;2齡若蟲體色逐漸變綠,前、后翅芽可辨;3齡若蟲前胸背板稍凹以至平直,翅芽肉眼可見,前、后翅芽未合攏,蓋住后胸一半至全部;4齡若蟲前胸背板后緣中央稍向后突出,后翅翅芽在外側蓋住前翅芽,開始合擾于背上;5齡若蟲前胸背面向后方突出較大,形似成蟲,翅芽地大到蓋住腹部第3節或稍超過。 [習性]羽化后的成蟲,5~7天后開始交尾,有多次交尾的習性,一生最多交尾45次,最少11次,平均交尾次數為30次。在交尾期間,雌蟲有背負雄蟲習性,交尾后雄蟲仍可在雌蟲背上。交尾多集中在晴朗天氣和氣溫較高的中午。交尾后7~23天,雌蟲開始產卵。產卵場所選擇在地勢較高、土質較硬的偏堿性黏土地,植被覆蓋度在20%~50%,5cm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的田埂、渠堰向陽坡處。產卵時雌蟲先用產卵器挖土、打洞,腹部插入土中,節膜不斷延伸,使腹部伸長為原來的3倍之多,然后在土中5cm深處陸續產出卵粒。一般一頭雌蟲產卵1~2塊,最多可產4塊,每塊卵最多119粒,最少28粒,平均每塊卵為60粒。成蟲和若蟲善于跳躍,上午11時以前和下午3~5時取食最強烈。7~8月因天氣炎熱,大量取食時間地上午10時以前和傍晚,其他時間多在作物或雜草中躲藏。 [防治](1)生物。在路邊、溝旁植樹引誘鳥類,保護蜘蛛、螞蟻、蛙類等天敵。充分發揮天敵的控制作用。(2)化學防治。將蝗蝻消滅在3齡以前??蛇x用化學農藥防治時,最好采用毒餌防治。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 2 000~4 000倍液、0.5%苦參堿水劑 500~1 000倍液、5%氟蟲腈懸浮劑 10~15ml/畝、5%氟蟲脲可分散液劑1 000~1 5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