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Mock pad-choi bottom rot 尻腐病是青菜的一種重要病害。分布廣泛。病株率為20%~30%時,對產量和質量有一定的影響。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葉柄和葉。多從外層葉柄的基部開始發病,開始發病僅為黃褐色的小點,漸發展成水漬狀的腐爛斑,黃褐色至暗褐色,中央顏色較深,病斑上有不明顯的輪紋。葉片上的病斑圓形至橢圓形,淺褐色,隨病賻的發展,病部腐爛穿孔,周圍有較寬的深黃色的暈環。發病嚴重時,整片葉壞死腐爛。 [病原]病原為絲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filamentosa (Pat.)Poger,屬擔子菌真菌。病原子實體為堅密薄層,干燥時呈白色至淡黃色。擔孢子卵圓形至長圓形,多數一端稍尖,另一端鈍圓,大小(6~9)μm×(2.5~7.5)μm。無性時期為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侵染]病原在病部或土中越冬。發病后病部菌絲擴展,病情不斷蔓延擴大。菌核在27~30℃及足夠濕度條件下,1~2天即萌發,產出菌絲,6~10天后又形成新菌核。 [發生規律]天氣濕悶,多風多雨,都易引起青菜發病。地勢低洼,種植過密,易引起青菜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避免在發生水稻紋枯病的地塊種植,菜上不能用病稻草覆蓋;適度澆水,避免田間濕度過大;及時拔除中心病株燒毀。(2)化學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噴灑14%絡氨銅水劑 35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