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Mulberry brown leaf spot異名桑爛葉病、桑爛斑病、桑焦斑病 桑褐斑病初期病斑少而小,病葉尚可飼蠶,受害重的桑葉,病斑多而大,使病葉枯萎,提早脫落或整葉腐爛,嚴重影響桑葉的產量和質量。浙江和江蘇兩省發生較為普遍。安徽、云南、山東、河南和新疆等地也有發生。 [為害癥狀]主要發生在葉片,很少寄生在新梢上,嫩葉發生較多。(1)葉片。病斑呈現于葉的正背兩面,初為暗色水漬狀,芝麻粒大小,病斑周圍葉色稍變黃,逐漸擴大成近圓形,茶褐色或暗褐色,輪廊明顯。病斑繼續擴大時,因受葉脈的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暗褐色,中部淡褐色,其上環生白色或微紅色后變黑褐色的粉質塊,即分生孢子盤。病斑周圍葉色稍褪綠變黃。病斑吸水膨脹,易腐敗穿孔,干燥時中部裂開。嚴重時病斑連接,形成爛葉現象,葉片枯黃容易脫落。當日照少、雨水多時,發生更多。晚秋發病時,病斑周緣常有紫褐色的暈紋,葉脈被侵染亦變紫褐色,葉背更為明顯。嚴重發病葉片上許多病斑相互連接成大病斑,不久葉片枯焦,形成焦斑、爛葉而脫落。(2)新梢、葉柄:葉柄、新梢發病時,則呈暗褐色,長形略凹陷的病斑。 [病原]桑粘隔孢Septogloeum mori Briosi et Cavara,屬半知菌亞門。分生孢子盤埋生,大小60~150μm,成熟后外露。分生孢子梗圓筒形,叢生,單胞,無色,大小(5~15)μm×(2.5~3)μm。分生孢子棍棒狀,兩端圓,頂部稍細,成熟時有隔膜3~5個,大小(30~50)μm×(3~4)μm。 侵染循環 [侵染]病原以菌絲和分生孢子盤附在枝條或殘留葉上越冬。春天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隨風雨、昆蟲等傳播到葉面上引起初次侵染。經10天左右就可出現新病斑。不久,新病斑上又產生分生孢子盤,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在整個生長季節里,只要條件適宜可以多次重復感染,為害不斷擴大。 [發生規律]品種間抗病性差異顯著。高濕年份,特別是在雨季長、雨量多時,發病重。陰雨連綿、日照不充分,發病重。在河流、池塘、水稻田周圍的桑田,因環境多濕,發病較重。通風透光性差、地下水位高及肥培管理差的桑田容易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如湖桑7號、湖桑32號、湖桑147號、荷葉白、桐鄉青、倫教40號、早青桑、湖桑35號、四川油桑、桐鄉青、劍枝等。②合理采葉收獲,注意通風透光,雨后注意桑園的排水,防止濕氣滯留。增施有機肥料,改良土壤,增強樹勢,提高桑樹抗病力。④隨時收集病枝,特別是冬前落葉要徹底清除燒毀或作堆肥,以消滅越冬病原。⑤冬季剪梢、翻耕土壤,將散落地面的病葉深翻到深層土中。(2)化學防治:①每株桑樹有幾片病葉,每病葉有2~3個褐色病斑時,應立即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隔10~15天噴1次,連續2~3次。②發病重的桑田在秋蠶結束后,噴1~2次0.7%倍式波爾多液。③春季桑樹發芽前全面噴1次波美4~5度的石硫合劑,可殺滅枝干上的病菌。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