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 桑芽枯病在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安徽、廣東、云南、貴州、臺灣各省均有發生,江蘇、浙江一帶尤為嚴重。桑園發病重時,桑枝枯死,影響春葉產量。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桑芽。春季發芽時,在枝條中上部的冬芽或傷口周圍產生紅褐色略凹陷的油潰狀病斑,逐漸擴大,其上密生針頭大的略有隆起的粉紅色小粒。小粒逐漸突破表皮變成橙紅色的肉質小粒,圍繞冬芽作環狀排列,使冬芽不能萌發。若發芽后被害,則病部的新梢和嫩葉急劇萎雕,當病斑環圍枝條,也能使病部以上枝條枯死,枝條被害部皮層腐爛,很易剝離,并散出酒精氣味。病部在5月以后產生紫黑色的顆粒,即子囊殼。若病斑只限于一處,則易使病部成腫瘤狀。 [病原]桑生漿果赤霉菌Gibberella baccata (Wallr.) Sacc.var moricola (de Not.) Wollenwl,屬子囊菌亞門。無性態為磚紅鐮孢Fusarium laeritium Nees,屬半知菌亞門。桑菌寄生菌Hypomyces soiani f.sp.mori Sakurai et Matuo.、豌豆菌寄生菌Hypomyces sotani f.sp.pisi(Jones) Snyd.et Hans也可引起桑芽枯病。(1)形態。①子囊座半球形。②子囊殼橢圓形,淡藍色,大小(210~285)μm×(172~225)μm。③子囊棍棒狀,無色,有短柄。④子囊孢子橢圓形,有1~5個隔膜。⑤分生孢子座埋生木栓層皮下。⑥分生孢子梗短,無色,大小(10~15)μm×(3~4)μm。⑦分生孢子新月形,無色,有3~5個隔膜,大小(27~40)μm×(3~4.5)μm。(2)特性。病菌生育溫度范圍為4~36℃,最適溫度24~26℃。生育最適pH值為6.5~7。 侵染循環 [侵染](1)菌源。病菌于5月前后產生子囊殼,9~10月份彈出子囊孢子,侵入桑樹枝干后,以菌絲狀越冬。(2)傳播:次年3~4月生分生孢子,隨風、雨及昆蟲傳播,通過皮孔和傷口侵入為害。當年產生的孢子,引起再次侵染,擴大為害。夏季和早秋氣溫高,桑樹愈傷組織分裂旺盛,傷口容易愈合,孢子侵入后,迅速被愈傷組織包圍而不能向深層侵染。到8月下旬以后,愈傷組織分裂能力減弱,病菌易于侵入。(3)發生時期。浙江省多發生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 [發生規律](1)寄主抗性。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幼齡桑樹較易發病。(2)環境因素。生長適溫20~25℃,低溫多濕環境發病重。(3)栽培因素:秋葉采摘過多、過早和多施氮肥的桑園發病重,蟲傷和凍害可加重為害。地勢低洼、密度大的桑園發病重。 [防治](1)加強肥培管理。合理采摘夏秋葉,不可過多、過早,特別幼齡桑園更應注意,一般應保留1/3葉片。②秋季避免遲施、偏施氮肥。加強治蟲,采摘秋葉注意留柄,保護冬芽。③冬季桑園管理嚴防枝條創傷。④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夏秋期間適當增施鉀肥,避免遲施和偏施速效性氮。⑤桑樹頂芽停止生長時,剪去枝條稍端未木質化部分,可減少凍枯和病害侵染。及時剪除并燒毀發病嚴重的病枝,局部病斑也應及時刮除燒毀。(2)化學防治:發病嚴重的桑園,冬季或早春在枝條上噴灑波美5度硫合劑。枝干傷口用1%硫酸銅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進行消毒,然后涂抹20%石灰漿或波爾多液漿,進行保護。也可用1%硫酸銅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消毒枝干傷口,然后涂抹20%石灰漿,進行保護,減少發病。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