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Mulberry bacterial wilt異名桑細菌性青枯病、桑枯萎病、瘟桑 桑青枯病于桑樹生長盛期大量暴發,而且一經發病,大部分枯死,無法采葉,少數發病較輕的植株,雖然能夠帶病存活至,但當造產量亦受到影響。主要在廣東省植桑區發生,是國內檢疫對象。 [為害癥狀]是典型的維管束病害,病原細菌主要侵染桑樹根部導管,影響水分運輸。新植桑或摘頂、降枝后新發橫枝桑,全株葉片同時出現失水凋萎,但葉片仍保持綠色呈青枯狀,凋萎死亡迅速。老頭桑或摘頂后超過30天發病的,多數枝條上中部葉片的葉尖、葉緣先失水,變褐干枯,逐漸擴展全葉、全株,死亡速度較慢。拔起病株,剝開根部皮層可見木質部有褐色條紋,隨病情進展向上延伸至莖枝,嚴重時根的木質都全部變褐、變黑,病根或病枝切口很少或沒有白色乳汁(桑膠)分泌,卻有污白色菌膿溢出。根部皮層色澤,初發病時仍然正常,久后則腐爛脫落。 [病原]青枯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Smith,屬細菌。短桿狀,單胞,大小(0.9~2.0)μm×(0.5~0.8)μm,極生1~3根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 為害桑樹、番茄、蠶豆、辣椒等多種作物。侵染循環 [侵染]細菌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借水流、土壤、農具、病根等傳播。病苗病穗是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主要通過傷口侵入為害。高溫多濕有利病害的發生和蔓延。廣東省于4~11月間發病,而以7~9月間最重。 [發生規律]桑青枯病的發生和發展與溫度、濕度關系密切。(1)寄主抗性。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幼桑較老桑受害重。(2)環境因素。春季溫度回升早,發病期也提前。高溫多雨季節發病急劇增加。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園發病重。(3)栽培因素:高溫期摘頂、降枝可促進病害的發生。發病桑地勤中耕松土,也可因人為工具傷根,加速病害的傳播。 [防治](1)檢疫:嚴禁從病區引進桑苗。(2)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如抗青10號、抗青1號、抗毒4號、抗毒10號、湛26號、那38號、望月、越1、羅沖11等。重病桑園實行3~4年輪作。選用無病地作苗圃,采用無病實生苗作砧木,無病枝條作接穗或插穗,培育無病壯苗。防止桑園積水,加強消滅地下害蟲,以防損傷根部,減少病菌侵入。合理采伐。病地如實行只采葉不剪枝不降枝收獲方法,病情可緩和。發現病株及時清除,集中燒毀,病株穴用藥劑消毒。(3)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或澆灌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 4 000倍液噴或,或14%絡氨銅水劑 35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 4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拔除病株后,用5%石灰水澆灌病株植穴進行土壤消毒,防治病害傳播蔓延。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