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mulberry yellow dwarf disease異名桑萎縮病、癃桑、貓耳朵、塔桑 桑黃化型萎縮病是國內植物病害檢疫對象。目前國內桑樹第一大病害。全株性病害,病樹枝短葉小,無使用價值,2、3年后漸漸衰亡,嚴重的病株率達60%,引起成片桑園被迫毀掉。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10省市有發生,并呈蔓延趨勢。 [為害癥狀]由少數枝條開始,經1、2年后蔓延到半株,甚至全株,是一種全株性病害。發病初期枝條上部葉片顯著縮小變薄,下部葉片生長仍正常,形成上小下大的塔狀,因此又稱“塔桑”。病葉略向反面卷縮,葉色偏黃,葉脈變細,腋芽秋發。病情發展后,病葉更加縮小,葉片向反面卷縮更甚,色黃質粗,節間變短,葉序紊亂,側枝多而細短,不生桑果。發病重時,病株夏伐后,葉片卷縮呈貓耳狀,腋芽不斷萌發,細枝叢生成團,細根變褐萎縮,逐漸衰弱枯死。桑樹感染發病2、3年后死亡,少數老樹可維持5、6年以上。 [病原]類菌原體Mycoplasma like organism,簡稱MLO。類菌原體圓形至橢圓形,存在于篩管細胞中,大小80~950nm。 [侵染]病原在病樹根部越冬。第二年通過嫁接和媒介昆蟲凹緣菱紋葉蟬、擬菱紋葉蟬等傳播為害。 [發生規律]病害的發生與桑品種、采伐、肥水管理、季節等方面有關。一般規律為,魯桑發病較輕,湖桑發病較重;夏伐遲,秋葉采摘過度發病較重;偏施氮肥和旱澇不均發病較重;春季發病輕,夏秋發病較重。夏伐太遲,夏、秋葉采摘過度,易損傷樹勢,引起發病率增加。偏施氮肥或施肥偏遲,易發病。 [防治](1)檢疫:嚴格檢疫,病區苗木、接穗、砧木苗等商品穗苗,禁止向新區調運。(2)農業防治。建立無病桑苗培育基地,培育無病苗木。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品種,如育2號、育237、廣選792、團頭荷葉白、湖桑199、湖桑7號、青黃桑、小白條等。增施有機肥,科學施用氮磷鉀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嚴格防治擬菱紋葉蟬和凹緣菱紋葉蟬,控制蟲媒傳播病害。夏伐不宜過遲,對幼齡桑樹應盡早夏伐,并合理采用夏秋葉。秋葉適當留養。在6月中下旬檢查桑園,徹底清除病樹,以防蔓延,這是防治的關鍵措施。(3)化學防治:用土霉素溶液,浸泡苗根4小時,可使病苗脫毒。用55℃的0.1%硫代硫酸鈉溶液,浸接穗10分鐘,可使病穗脫毒。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