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異名沙棗尺蠖、桑灰尺蠖、榆尺蠖、柳尺蠖 春尺蠖學名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屬鱗翅目,尺蠖蛾科。為害桑、蘋果、梨、核桃、沙棗、杏、桑、楊、柳、榆、槐、胡楊等。我國分布于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南至淮河附近東面濱海,西向橫貫甘肅及青海東北隅,直抵新疆山西、河南及以西各省、區,密度常大國外分布于中亞地區。 [為害癥狀]幼蟲食害桑芽、桑葉,嚴重時把芽、葉吃光。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一年發生1代。(2)越冬及蟲源:以蛹在樹冠下的土層內越夏、越冬。(3)發生因素:胡楊林是春尺蠖發生和蔓延的基地,鹽堿地桑園受害重。 [形態](1)成蟲:雌雄二型雌蛾體長9~19mm,全體灰褐色,無翅,觸角絲狀,腹部各節背面具棕黑色橫行刺列雄蟲體長10~15mm,翅展28~39mm觸角羽毛狀,前翅灰褐色,后翅黃白色翅面有4條灰自色波狀橫紋,頂角處有1個暗褐色扇形斑外橫線在扇形斑中呈1條斜伸的雙齒形紋,外有2~3個黃褐色而帶銹紅色的斑扇形斑卜方有1個較大的黑斑腹部背面也有棕黑色橫行刺列。(2)卵:長圓形,長0.8~1mm,初灰綠色,后轉為黃褐色,孵化前變為黑紫色,卵殼上具刻紋。(3)幼蟲:老熱幼蟲體長32~40mm頭黑褐色,體布白色細毛,胸部灰白色,側面墨綠色腹部背面呈黃綠色,側面有灰褐色寬帶每節環生橙紅色瘤8個,上有長毛兩側各有一個較大的黑瘤,上著生成束的白色細毛,腹部第1和第8節背面中央各有較大的紅黑色瘤。(4)蛹:體長12~18mm,黃褐色,有光澤,頭頂前端有一柱狀突起,腹末有一根臀棘,其末端分為2叉。 生活習性 [習性](1)成蟲:成蟲多在下午或晚上羽化出土,白天多潛伏于樹干縫隙及枝杈處雄蟲有趨光性,雌蛾無翅,夜間交尾,卵成塊多產于樹皮縫隙,枯枝、枝杈斷裂處及機械損傷處。(2)幼蟲:初孵幼蟲灰褐色,活動能力小,有吐絲下垂轉移危害的習性,幼蟲共5齡,約25天左右取食幼芽、花蕾,稍大則取食葉片。 [防治](1)農業防治。①加強桑園管理,及時翻耕樹干四周的土壤,殺滅在土中越夏、越冬的蛹②利用成蟲羽化出土后沿樹干向上爬產卵的習性,把小麥,或玉米等秸稈捆扎在桑樹主干四周厚約5~8cm,誘集成蟲鉆入產卵,每日打開捕殺成蟲,并在卵尚未孵化前把草束集中燒掉也可用廢報紙繞樹干圍成倒喇叭口狀,把成蟲阻于其內,每天早晨捕殺一次也可在樹干1.5 米左右的地方涂刷兩道黏蟲膠,膠環寬度為5~12 cm,兩膠環之間的距離宜為22~42 cm,可有效黏殺上樹的雌成蟲和幼蟲。(2)藥劑防治。用聚異丁烯春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100億多角體/ml)30ml/那個,加入0.1%的洗衣粉,在春尺蠖1~2齡幼蟲達到80%時進行噴霧防治采用病毒防治,當年防治率達80%以上,翌年、第3年自然感病率仍在60%以上,可持續有效地控制害蟲為害。 此外,還可在卵孵盛期噴灑48%樂斯本乳油 1 3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 l 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