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Mulberry looper異名桑刺尺蛾、核桃尺蠖 桑褶翅尺蠖學名Zamacra exacavata Dyar。屬鱗翅目,尺蛾科。為害桑、蘋果、梨、李、核桃、楊、槐、榆等。北起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南限稍過長江,西向止于寧夏、陜西、四川。淮河以北局部地方密度較大。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東亞特有。 [為害癥狀]幼蟲食葉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僅留主脈。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一年發生1代。(2)越冬及蟲源:以蛹在樹干基部土下緊貼樹皮的繭內過冬。 [形態](1)成蟲:雌蛾體長14~15mm,體灰褐色。頭部及胸部多毛。觸角絲狀。翅面有赤色和白色斑紋。前翅內、外橫線外側各有1條不太明顯的褐色橫線,后翅基部及端中灰褐色,近翅基部處為灰白色,中部有1條明顯的灰褐色黃線。靜止時四翅皺疊豎起。后足脛節有距2對。尾部有2簇毛。雄蛾體長12~14mm,全身體色較雌蛾略暗,觸角羽毛狀。腹部瘦,末端有成撮毛叢,其他特征與雌蛾相似。(2)卵:橢圓形,0.3mm×0.6mm。初產時深灰色,光滑。4~5天后變為深褐色,帶金屬光澤。卵體中央凹陷。孵化前幾天,由深紅色變為灰黑色。(3)幼蟲:共4齡。老熟幼蟲體長30~35mm,黃綠色;頭褐色,兩則色稍淡;前胸側面黃色,腹部第1~8節背部有赭黃色刺突,第2~4節上的明顯地比較長,第5腹節背部有褐綠色刺1對,腹部第4~8節的亞背線粉綠色,氣門片黃色,腹部第2~5節各節兩側各有淡綠色刺1個;胸足淡綠,端部深褐色;腹部綠色,端部褐色。(4)蛹:橢圓形,紅褐色。長14~17mm,末端有2個堅硬的刺。(5)繭:半橢圓形,絲質,附有泥土。 生活習性 [習性](1)成蟲:成蟲出土后當夜即可交尾。交尾后于夜晚在枝梢光滑部位產卵。卵沿枝條排列成長塊。每頭雌蛾可產卵700~1100粒。成蟲有假死性,受驚后即墜落地上,雄蛾尤其明顯;飛翔力不強;壽命7天左右。卵經20天左右孵化。(2)幼蟲:幼蟲孵出后半天即爬行覓食,取食幼芽及嫩葉。1~2齡幼蟲一般晚間活動為害,白天停伏于葉緣不動。3~4齡幼蟲晝夜均可為害,取食全葉,嚴重時只殘留葉柄,也食花。幼蟲有吐絲下垂習性,受驚擾后,或蟲口密度大食量不足時,即吐絲下垂,隨風飄蕩,或轉移到新的寄主上為害。幼蟲老熟后,吐絲墜地,或爬行下地入土。入土前一天即停止取食。一般喜歡在霧天、陰天,或夜間下樹。多集中在樹干基部附近深3~15cm左右的表土,入土后4小時內吐絲作一黃白色至灰褐色橢圓形繭,繭多貼在樹皮上,幼蟲在繭內進入預蛹期,經20~40天蛻皮化蛹。 [防治](1)農業防治。3月上旬在樹干基部和周圍其他林木樹干基部翻土挖蛹,樹干基部土下緊貼樹皮處,蛹數最多。翻土挖蛹可大大減少成蟲羽化數量。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查找卵枝,卵枝一般在果樹外圍枝條的背面,剪除卵枝集中燒掉。蟲量少時,人工摘除。(2)物理防治。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3)藥劑防治。1、2齡幼蟲發生盛期,噴25%滅幼脲3號1 5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 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 5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