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Mulberry pyralid異名桑絹野螟、青蟲、油蟲、卷葉蟲 桑螟學名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為害桑。北起吉林舒蘭,南、東向達國境線,西向自遼寧、河北、山西、陜西西斜,折入四川、云南。黃河以南,密度較大,長江以南,局部可成災。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越南、老撾、緬甸、印度、泰國、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及非洲。 [為害癥狀]為害多在夏秋時期,幼蟲吐絲綴成卷葉或疊葉,蟲藏其中,咀食葉肉,僅留葉脈及上表皮,形成灰褐色透明薄膜,久之破裂成孔,群眾稱“開天窗”,9~10月份為害嚴重致整株桑葉枯黃,影響秋蠶飼養。另外桑螟排泄物污染桑葉,影響葉質及飼蠶,還易導致蠶病發生。 [發生規律]山東一年發生3~4代,貴州3~5代,江蘇、浙江、四川一年發生4~5代,廣東順德6~7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干裂縫、蛆孔等處越冬。廣東湛江一年發生10~11代,臺灣10代,世代重疊,無明顯越冬現象。夏、秋季多濕利于蟲卵孵化,為害重。 [形態](1)成蟲:體長10mm ;翅展20mm;體茶褐色;有白色鱗毛;有絹絲閃光.頭小;觸角鞭狀灰白色,前后翅白色帶紫色反光,前翅有5條淡茶褐色橫帶,中央1條的下方有1白色圓孔,孔內有1褐毛,后翅沿外緣有寬闊的茶褐色帶,近臀角處又有一個茶褐色斑點。(2)卵:扁園形.大小0.7 mm× 0.4mm.淡綠色.表面有蠟質反光。(3)幼蟲:初孵化的幼蟲淡紅色或淡綠色,密生細毛。成長幼蟲長24mm,頭淡赭色,胸腹部淡綠色,背線明顯呈深綠色,胸腹各部有黑色毛片,毛片上還生1~2根剛毛。(4)蛹:體細長紡錘形,黃褐色,雌蛹體稍長,雄蛹體略小,胸背中央有隆起縱脊,前翅芽達第4腹節后緣尾端有瘦長臀刺。 生活習性 [習性]成蟲有趨光性,把卵產在梢端葉背,常2~3粒沿葉脈產在一起。卵期28天,幼蟲期12~19天,蛹期5~27天。 [防治](1)農業防治。老熟幼蟲越冬前,在樹干上束草把,誘集越冬老熟幼蟲,集中殺滅,減少越冬蟲源。秋、冬季及時捕殺落葉、裂縫,或建筑物附近的越冬幼蟲。夏季及時捕殺初孵幼蟲,必要時摘除受害葉。(2)物理防治。成蟲發生盛期,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3)藥劑防治。在幼蟲2齡末期尚未卷葉前噴90%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 6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6 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