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Nettle grub異名黑點刺蛾、黑刺蛾 扁刺蛾學名Thosea sinensis (Walker),屬鱗翅目,刺蛾科。為害茶樹、桑、麻、蘋果、梨、桃、李、杏、柑橘、櫻桃、棗、柿、枇杷、核桃、芒果等30科43種植物。北起吉林,南至臺灣、海南及廣東、廣西、云南,東接朝鮮北境并濱海岸,西限自河北、山西、陜西西斜,至甘肅后折入四川、云南,止于兩省西側?;春右阅希芏纫话爿^高。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菲律賓、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孟加拉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為害癥狀]幼蟲咬食葉片,嚴重時常將茶樹葉片吃光,形成光桿。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北方一年發生1代。長江下游地區2代,少數3代。(2)越冬及蟲源:以老熟幼蟲在樹下3~6cm土層內結繭以前蛹越冬。 [形態](1)成蟲。成蟲體、翅灰褐色,后翅顏色較淡,體長10~18mm,翅展25~35mm。前翅2/3處有一褐色橫帶,雄蛾前翅中央有一黑點。前、后翅的外緣有剛毛。(2)卵。長橢圓形,淡黃綠色,隨著卵的發育,色漸變深,孵化前轉暗褐色,長約1.1mm。(3)幼蟲。體長22~35mm,扁平橢圓形,背隆起。每體節有4個綠色枝狀毒刺,其中蟲體兩側邊緣的1對較大,亞背線上的1對較小。中背線灰白色,體背中央兩側各有1個明顯的紅點。(4)蛹:匿于繭中,長橢圓形,灰白色,羽化前轉褐色。(5)繭:鈣質,硬而脆,灰褐色,長14~15mm。 生活習性 [習性](1)成蟲。成蟲多在黃昏羽化出土,晝伏夜出,飛翔能力和趨光性均較強。成蟲羽化后即可交配,2天后產卵,多散產于葉面上。每雌產卵10~200粒,平均100粒左右,產卵期3~4天。(2)幼蟲。初孵幼蟲行動遲緩,極少取食,兩天后蛻皮。蛻皮后的幼蟲先在葉面取食葉肉,殘留下表皮。7~8天后,幼蟲開始分散為害。幼蟲6齡起可取食整個葉片,一般從葉尖開始取食,將葉片吃成齊茬,最后只剩葉柄。老熟多在夜間下樹入土結繭。下樹時間在晚上20時至次日晨6時,以午夜2~4時下樹最多。在土中結繭的深度和距樹于的遠近與樹干周圍的土壤質地有關。黏土地結繭部位淺且距樹干遠,繭比較分散,腐殖土和沙壤土結繭部位深,距樹干近,而且較密集。 [防治](1)農業防治。在幼蟲下樹結繭之前,疏松樹干周圍的土壤,以引誘幼蟲集中結繭,然后結合冬耕,挖除樹基四周土壤中的蟲繭,減少蟲源。結合修剪,敲碎毀滅附在枝條上的蟲繭,或連枝條剪除,殺滅幼蟲。(2)物理防治。設置黑光等誘殺成蟲。(3)生物防治。如果發現刺蛾初寄生繭的頂端,有一被寄生蜂產卵留下的小孔,則可將繭采集回來放在有孔的竹簍等容器內,掛在果園中,讓寄生蜂的繭羽化飛出。(4)藥劑防治。在茶叢兩側和茶叢中下層葉背噴施扁刺蛾核型多角體病毒(NPV)懸浮液,使用濃度為1~100億個病毒/ml,或青蟲菌粉劑(100億活孢子/g)500倍液,或殺螟桿菌粉劑(100億活孢子/g)5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乳油 1 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 5 000倍液,或21%增效氰馬乳油 3 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 1 000倍液,或5%來福靈乳油 3 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