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Carrot leaf blight 胡蘿卜黑斑病主要病害,常在秋季露地發病,發病率可達到30%~50%,影響產量,嚴重時發病率可達100%,造成植株大面積枯死,明顯影響生產。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為害癥狀]莖、葉、葉柄均可染病。葉片染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出現不規則形深褐色至黑色斑,周圍組織略褪色,濕度大時病斑上長出黑色霉層,嚴重的病斑匯合,葉緣上卷,葉片早枯。莖染病,病斑長圓形黑褐色稍凹陷。 [病原]病原為胡蘿卜鏈格孢Alternaria dauci (Kühn) Groves et Skolko.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1)形態。菌絲埋生,分枝,有隔,透明,光滑,寬4~8μm。分生孢子梗氣孔伸出,通常單生,有時束生。束生時每束2~10根或更多。直立或向上彎曲,常膝曲狀,通常基部稍腫大,有橫隔,欖褐色至淡欖灰色,光滑,長可達170μm,寬6~11μm。分生孢子單生,偶見串生,最多可達4個一串,為孔生孢子。孢子直或微彎,倒棒狀,具6~9(偶11~15)個橫隔及0~8個縱隔及斜隔。淡色或淡欖褐色,光滑或罕見有小疣,長75~350μm,最寬部分為20~30μm,具喙,孢身至喙漸細,為分生孢子長的1/3~1/2,寬5~9μm。甘藍鏈格孢及蘿卜鏈格孢的形態與蕓薹鏈格孢的形態在許多方面相似,但在孢子的著生狀態、大小、喙和厚垣孢子的有無及產孢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差別。(2)特性。蕓薹鏈格孢在0~35℃下病菌孢子均可萌發,在0~30℃菌絲都生長。 侵染循環 [侵染](1)菌源。病原以菌絲或孢子在病殘株和種子內外越夏或越冬。孢子在土表可存活一年,但在水中1個月即死亡。(2)傳播:越夏、越冬后的菌絲,在濕度大的情況下形成分生孢子,隨風傳播引起初次侵染。播種帶菌種子可造成種子腐爛和死苗。病株上新生的分生孢子,可隨風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該病在南方周年均可發生,輾轉為害,無明顯越冬期。 [發生規律]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種子或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發病后從新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蔓延。雨季,植株長勢弱發病重,發病后遇天氣干旱利于癥狀顯現。發病嚴重的,葉片大量早枯而死。 [防治](1)農業防治。a.選用杭病品種或無病種子,收獲前進行無病株留種。 b.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 c.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避免偏施過施氮肥,注意增施鉀肥。 d.適當增加灌水,促進生長,增強抗病力。 e.及時清理田間病殘體。 (2)物理防治。可用50℃溫湯浸種20~30分鐘。 (3)化學防治:①播種前,種子要消毒,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拌種。②發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等。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