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Potato wart 馬鈴薯癌腫病危害極大。分布云南、四川的局部地區。 [為害癥狀]除根外,其他部位受害,都能形成大小不一的腫瘤,小有如油菜籽,大的可布滿整個薯塊,個別的可超過薯塊的百倍以上。根瘤組織初期為白色,露出土面的腫瘤為綠色,后期變為黑褐色;易腐爛并產生惡臭味。帶菌腫薯在窖藏期還可繼續侵染導致爛窖。 [病原]病原物為內生集壺菌或馬鈴薯癌腫菌Synchytrium endobitoicum (Schulbersky) Percival,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孢子囊堆近球形,大小(47~100)μm×(78~81)μm。孢子囊球形,銹褐色,大小(40.3~77)μm×(31.4~64.6)μm。 [侵染]病原在土中以球形或洋梨形的單鞭毛游動孢子,用細胞溶解作用穿過馬鈴薯表皮細胞,并剌激細胞增生為異常肥大的腫瘤,腫瘤破碎后,大量的分生孢子囊又散布到土壤中,成為主要的侵染源。借種薯調運作遠距離傳播,土壤、病殘體、牲畜糞、農具等也可傳病。 [發生規律]一般多霧、日照短、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特別是土壤濕度達飽和狀態,溫度在12~24℃的山坡、深谷地區發病均重。 [防治](1)檢疫:嚴格檢疫,劃定疫區和保護區。嚴禁疫區種薯向外調運,病田的土壤及其上生長的植物也嚴禁外移。(2)農業防治。從無病區引種,并對引進種薯進行檢驗。帶病的馬鈴薯不能在本地擴大種植和作為種薯調出。 栽培抗病品種是防治該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實行輪作。(3)化學防治:70%植株出苗至齊苗期,用20%三唑酮乳油 1 500倍液澆灌;苗期、蕾期噴20%三唑酮乳油 2 000倍液,或每次噴對好的藥液750~900L/hm2,有一定防治效果。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