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Beet rhizomania異名甜菜瘋根病 甜菜叢根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嚴重發病地區,可減產50%~80%,糖份降低3~9度,發病甜菜塊根中有害氮含量增加20%左右,基本失去利用價值。內黑龍江、吉林、山西、新疆、甘肅、寧夏等省區均有發生,以內蒙、山西、新疆最重。 [為害癥狀](1)根系。該病基本癥狀為主根生育不良,尖端變細,細根異常增加,叢生并在細根周圍形成團塊,叢生細根多數變褐色壞死,根部維管束變淺褐色。后期主根由下往上腐爛。未腐爛的塊根,在其側根壞死脫落后的根茬上叢生大量的次生側根,狀如胡須。(2) 葉叢。葉叢有3種類型癥狀。①黃脈壞死型,葉片側脈首先褪綠變黃,后擴展到全葉,植株矮縮枯死。這是甜菜叢根病的葉叢典型癥狀。②褪綠黃化型,葉片褪綠黃化,有時呈波狀皺縮,稍變狹長。少數植株葉片出現白色至淡褐色小斑點,葉片變薄,植株矮化。③焦枯壞死型,葉片出現同心輪紋狀褐色斑點,迅速連成黃色或黑色斑塊。枯葉直立內卷,最后變褐變黑枯死。根部癥狀出現較早,主根發育不良,側根變細變褐,逐漸壞死脫落,最后叢生大量次生側根,嚴重時狀似“胡子”。根的橫切面維管束變褐變細,木質化,隨病情加重由黃褐色變成褐色至黑褐色。 [病原]甜菜黃脈壞死病毒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簡稱BNYVV。病毒粒體直桿狀,直徑16~25nm,粒子長度分長、中、短3種類型,長粒子360~420nm,中粒子215~320nm,短粒子60~167nm。 為害甜萊、番杏、菠菜、厚皮菜、昆諾阿蔡、莧色藜、頭狀藜和千日紅等黎科植物。侵染循環 [侵染](1)菌源。甜菜叢根病主要初侵染源是病土、病殘體和糞雜肥。(2)傳播。病菌是由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taeKeskin傳播的,病毒粒子主要存在于粘菌游動孢子中。多粘菌休眠孢子在土中能存活期11年以上。土中的休眠孢子極易隨細小的病土、病殘、糞雜肥及農機具、種子、塊根或其他苗木轉移傳播。春天,休眠孢子釋放休眠游動孢子,侵入寄主幼根細胞內,BNYVV隨游動孢子原生質進入寄主細胞。后形成游動孢子囊,釋放游動孢子進行再侵染。甜菜多粘菌有性繁殖形成休眠孢子,新的休眠孢子成為當年的再侵染和春天的初侵染源。(3)侵染。甜菜多粘菌侵入到根部以后,在寄主細胞里先形成原始型原生質,然后形成單核變形體,細胞核經多次分裂后再形成多核原質體,原質體外具1層膜,成熟后形成游動孢子囊,其中每個細胞核形成1個游動孢子囊,其中每個細胞核形成1個游動孢子,成熟后通過溢出管釋放至體外,完成上述過程需10天左右。釋放出的流動 動孢子又可進行重復侵染。其侵染過程是當甜菜多粘菌游動孢子釋放到水中后即開始游動,經一段時間游動后,先以長鞭毛與甜菜幼根表面接觸,進而完全附著在根表面,鞭毛消失形成胞囊,在根表面靜止數分鐘至半小時后侵入寄主,游動孢子也可不經運動直接侵入,侵入后1~3天甜菜根細胞中即現小球形原始型原生質。 [發生規律]發病程度與土壤中帶毒的甜菜多粘菌休眠孢子或游動孢子的量成正相關,休眠孢子或游動孢子量越大,發病越重。砂壤土、沙土輕堿土,發病重。效磷低或硝態氮高地塊以及連作地,發病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避免病土擴散污染。紙筒育苗時,用未經發病的pH6的土壤育苗。清除農田雜草,特別是藜科雜草。輕病區堅持4年以上的輪作,重病區堅持10年以上的輪作或不種甜萊。適時早播,增施磷肥,可減輕病害發生。(2)物理防治。對育苗土進行熱處理,60℃下30分鐘或40℃下14天。(3)化學防治: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也可結合翻地或定苗后施入藥劑,控制甜菜多粘菌的初次侵染。藥劑可選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和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拌種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8%。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