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Tortoise beetle beet 甜菜大龜甲學名Cassida nebulosaLinnaeus,屬鞘翅目,鐵甲科。為害甜菜、藜、莧等。我國分布于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南稍過長江。國外分布于西伯利亞、朝鮮、日本、歐洲。 [為害癥狀]成蟲咬食葉片成孔洞,幼蟲刮食葉肉,影響甜菜發育。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東北一年發生2代。(2)越冬及蟲源。以成蟲在雜草或植株殘體下越冬。(3)發生因素。①氣候因素。春季氣溫偏高,越冬代成蟲可提前出現為害,6~8月份高溫、干旱氣候有利甜菜大龜甲的大面積發生。②栽培因素。甜菜大龜甲發生和為害程度與上年越冬蟲量及田間藜科、莧科雜草生長狀況密切相關。越冬成蟲基數大,田間藜科、莧科雜草多,則發生重。 [形態](1)成蟲。體長6~7.8mm。體扁平,橢圓形,草綠、橙黃或黃褐色,有不規則黑斑。前胸背板和鞘翅邊緣擴大,呈盾狀,半透明,形如龜甲覆蓋體背,頭與足隱于其下方。鞘翅具排列成縱行的粗刻點及溝9行。(2)卵。乳白色,橢圓形,塊狀。卵塊上有黏液,凝結成半透明的薄膜狀物。(3)幼蟲。初孵幼蟲體色淡嫩綠。隨著蟲齡的增加,體色多轉為黃綠色。末齡幼蟲體長約8mm,略呈長橢圓形,體側有16對小刺,體末端具1對直長尾刺。(4)蛹。裸蛹。長6.5mm左右,黃綠色,頭寬尾窄,體側有刺,有5個缺刻翼狀突起物。 生活習性 [習性](1)成蟲。5月底、6月上中旬越冬成蟲出蟄,不久即行交尾產卵。卵多產在藜科、莧科雜草上,極少產在甜菜與其他雜草上。卵多產于植株中、上部幼嫩葉背,極少數在葉正面。卵粒堆積呈塊狀,每天產1~2塊,每塊有卵10~15粒。每雌一生中最多能產卵200粒左右。第2代成蟲出現后,為害不大,不再產卵即進行越冬。(2)幼蟲。孵化后的幼蟲即可取食灰藜葉片。隨蟲齡增大,體色由嫩綠逐漸轉為橙黃或黃褐色,并轉移至甜菜葉片上為害。老熟幼蟲在甜菜植株中、上部葉面上裸露化蛹,蛹期5~12天。 [防治](1)農業防治。①甜菜收獲后,及時深翻掩埋甜菜莖葉、殘根,并結合深施化肥,適時冬灌,促其快速腐爛;清除田埂四周枯枝雜草,減少越冬寄主,可大大降低越冬基數,減輕翌年為害。②甜菜生長期內及時鏟除藜科、莧科雜草,帶出田外集中燒毀,保持田內清潔,破壞大龜甲產卵場所,對預防大龜甲有明顯效果。③甜菜收獲后,及時清除成蟲越冬的隱蔽物,如莖葉和采種株母根,能減輕為害。(2)藥劑防治。甜菜大龜甲為害高峰期均為成蟲、幼蟲混合發生期,因而選擇在甜菜大龜甲產卵高峰期之前進行化學藥劑噴霧防治效果最佳,特別是對第2代成蟲的防治,可直接壓低越冬蟲口。藥劑可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 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 1 000~1 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 2 000~2 500倍液。田塊周圍的藜科、莧科雜草也應噴灑。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