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Tea blister blight異名茶樹皰狀葉枯病、茶樹葉腫病 茶餅病分布各茶區,茶園發病率20%~30%,重病茶園達60%~80%,嚴重影響茶葉產量。病葉制出得成茶品質低劣。 [為害癥狀]為害嫩葉和新梢,花蕾及果實上也可發生。(1)葉片:病斑多發生在葉尖和葉緣,先為淡黃色水演狀小點,后漸擴大為圓形、平滑而光亮。病斑正面凹陷,淡黃揭色,背面突起,呈饅頭狀,上生灰白色或粉紅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突起部萎縮成淡褐色枯斑,邊緣有一圈灰白色,形似餅狀。發生嚴重時,病部腫脹,卷曲畸形。(2)嫩芽、葉柄、花蕾、嫩莖、幼果:病部均表現輕微腫脹,重的則呈腫瘤,其上生白粉狀物,后期病部都漸變為暗褐色潰瘍斑。嫩莖上常彎曲腫大,受害部易折斷或造成上部芽梢枯死。 [病原]病原為壞損外擔菌Exobasidium vexansMassee,屬擔子菌亞門。(1)形態:菌絲體生于葉肉細胞間,無色。擔子圓筒形至棍棒形,單胞,頂端略圓,大小(49~150)μm×(3.5~6)μm。擔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大小(9~16)μm×(3~6)μm(2)特性:①病菌為活體營養寄生菌,只能在活的寄主上生存。其次病菌對外界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光照也有較高的要求。②溫度。適合擔孢子萌發的溫度為20~25℃,高于25℃萌發率急劇下降,超過30℃即可抑制萌發。在35℃時1小時或大于35℃情況下,擔孢子死亡。芽管生長也以20~25℃時生長最快,超過25℃迅速減慢或停止生長。③濕度和水分。相對濕度的影響以大于80%有利于擔孢子的形成,而擔孢子的萌發則需相對濕度大于90%時,方能進行。在飽和濕度或薄層水滴中萌發率最高,小于50%相對濕度時擔孢子即死亡。擔孢子萌發后侵入寄主葉片需保濕11小時為侵染的臨界條件,若葉片保濕13小時發病率最高。擔孢子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2小時開始萌發,24小時萌發率高達70%~80%。④光照。擔孢子怕光照,在黑暗中也不能萌發,最理想的光照是柔和的散射光。經1~1.5小時直射陽光,可使大部分擔孢子和已萌發的芽管致死。 侵染循環 [侵染](1)病原越冬:菌以菌絲體在病葉活體上越冬或越夏。(2)傳播:春季當平均溫度在15~20℃,相對濕度80%以上時,形成擔孢子。擔孢子在夜間釋放,隨風飛散,落到新梢嫩葉上,遇有水滴時開始萌發,侵入組織,經過3~18天后,產生新病斑。然后病斑上長出白粉狀物,繼續飛散傳播,進行多次侵染,病害不斷擴大。遠距離傳播主要靠苗木調運。(3)發生時期:各茶區發病時間不同,華東、華南茶區3~5月份、9~10月份發生,西南茶區7~11月份發生,海南茶區2月份及9月份以后至第2年1月份發生。春、秋季發生,夏季因為氣溫高而受抑制。 [發生規律]品種間有抗病性差異。高山、山谷、陰坡茶園,由于多霧露,日照少,濕度大,氣溫低,因此發生嚴重。管理粗放,雜草多,施肥不當,遮蔭,發生也多。密植茶園比條植茶園發病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檢疫:非病區引進苗木時要認真檢查,發現病苗馬上處理,防止該病傳播、擴展。(2)農業防治:勤除雜草,清除茶園及附近的野生灌木,以利通風透光。適當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樹勢,減輕發病。及時分批多次采摘,選擇適當時期修剪,使新梢抽生時避過發病盛期,以減少侵染機會。在采摘期和冬春休眠期,徹底清除發病芽葉,減少初侵染來源。(3)化學防治:①冬春季可噴0.2%~0.5%硫酸銅溶液殺滅越冬菌源。②若連續5天中有3天上午日均日照時數小于3小時,或5天日降雨量2.5~5mm以上時,應馬上噴藥防治。藥劑選用20%三唑酮乳油 1 500倍液,或20%萎銹靈乳油 1 000倍液,或9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l 0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 400~6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③非采茶期和非采摘茶園可噴12%綠乳銅乳油 6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