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Tea anthracnose 茶炭疽病是茶樹的一種重要的葉部病害。病原菌只能侵染幼嫩葉片,由子病菌的潛育期較長,成葉時才表現癥狀。各產茶區均有發生。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當年生成葉,老葉和嫩葉發病較少。從葉片的邊緣或葉尖開始發病,初為水漬狀淺綠色病斑,迎光看病斑呈現半透明狀,后水漬狀逐漸擴大,病斑變為黃褐色。后期由褐色變為灰青色,病健組織分界明顯,病斑大小常以中脈為界,病斑正面散生許多細小的黑色粒點,即分生孢子盤。與云紋葉枯病、輪斑病相比,炭疽病的分生孢子盤最小,排列較密。早春在老葉上可見到黃褐色的病斑,其上有黑色小粒點,這是越冬的后期病斑。還可見到表現水漬狀正在擴展中的中期病斑。茶園中殘留的兩種病葉均是初侵染源。 [病原]茶盤長孢Gloeosporium theae-sinesisMiyake,屬半知菌亞門。(1)形態:①分生孢子盤圓形,黑色,直徑71~143μm,埋生,后期突破表皮外露。②分生孢子梗絲狀,單胞,無色,大小(10~20)μm×(1.5~2)μm。③分生孢子紡錘形,單胞,無色,兩端稍尖,大小(3~6)μm×(1~2)μm,兩端各具1個油球。(2)特性:溫度25℃,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最利于分生孢子的萌發和侵入。 (3)寄主:茶樹、油茶、山茶、茶梅等。侵染循環 [侵染]病原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葉組織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溫度在20~25℃左右,濕度90%左右時,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孢子成熟擠破表皮向外彈射,而后借風、雨傳播到健康葉片上,在有水膜的條件下萌發,侵入葉片組織中。發病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 [發生規律](1)寄主抗性。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2)環境因素。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發生。日照短,早上露水持續時間長的茶園或陰雨多的茶區發病重。陰雨連綿的梅雨和秋雨季節發病重,常造成該病流行。陰山比陽山茶園發病多,低洼地比山坡發病多,品種間也有差異,葉質薄、持嫩強的發病多。(3)栽培因素。①生產上偏施、過施氮肥,缺少鉀肥的茶園,易發病。②扦插苗圃,幼齡茶園,臺刈茶園,由于葉片生長柔嫩,水分含量高,發病重。③霧多、露水重的高山茶園易發病。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①選用云南大葉種、毛蟹、梅占、阿薩姆大葉種、臺茶13號、金橘等抗病品種。②增施有機肥料,或氮鉀混合肥,以提高抗病力,減輕發病。③臺刈下來的枝葉和地面落葉要清出茶園,并燒毀。早春摘除越冬病葉,帶出茶園燒毀,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化學防治:①深秋或初春噴1次0.6%~0.7%石灰半量式倍式波爾多液,以減少越冬菌源,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800~9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采摘期內最好不要用藥,必要時可采用“挑治”的方法,掌握在發病盛期前噴藥防治。②非采摘茶園可噴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 5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