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Tea algae leaf spot異名茶樹白藻病 茶藻斑病是老葉部位的常見病害。各茶區均有發生。 [為害癥狀]多為害老葉,嫩葉上極少發生。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黃褐色小點,以此為中心,漸漸向外擴展,形成較隆起的灰綠色毛氈狀物。病斑多呈圓形或近圓形,稍隆起,具纖維狀紋理,邊緣不整齊。病斑于葉片正反面均可發生,以正面為多,直徑1~5mm不等,多時可連成不規則形大斑。 [病原]病原為茶藻斑病菌Cephaleuros viorescensKunze,屬藻類。(1)形態。病斑上的毛氈狀物就是藻類的營養體和繁殖體。營養體在葉片表面形成很密的二叉狀分支,其上垂直長出孢囊梗,大小(85~340)μm×(13~20)μm。有多個分隔,孢囊梗頂端膨大,上有多個小梗,其頂端著生游動孢子囊,囊內長有許多游動孢子。游動孢子橢圓形,具有雙鞭毛。(2)寄主。茶樹、柑桔、油茶、山茶、玉蘭、冬青、梧桐、荔枝、桂圓、栗、柿等30余種植物。侵染循環 [侵染]病原藻以營養體在病葉上越冬。春季在潮濕的條件下,產生游動孢子囊和游動孢子,游動孢子在水中發芽,侵入葉片角質層,并在表皮細胞和角質層之間蔓延,以后繼續產生游動孢子,通過風雨傳播,不斷進行再侵染。 [發生規律]病原喜高濕,寄生性弱,因此多發生在蔭蔽潮濕、通風透光不良及生長勢差的茶樹上。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建立新茶園,要注意選擇高燥地塊。加強茶園管理,注意開溝排水,清除細弱、枯枝,促使通風透光良好。增施磷、鉀肥,以增強茶樹抗病力。(2)化學防治:發病重的茶園,在晚秋或早春停采期噴0.6%~0.7%石灰半量式倍式波爾多液噴霧,或0.2%~0.5%硫酸銅溶液噴霧,或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 4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