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Tea red root rot 茶紅根腐病在各茶區均有分布,南方茶區受害重。 [為害癥狀]根部發病,根表生有白色至紅色革質分枝狀菌膜,后期變為暗紅色至紫紅色,剝開根部外皮可見皮層與木質部之間也有白色菌膜,木質部無條紋。根頸處或莖部常有平伏的子實體,也有的子實體呈靈芝狀。發病株葉片稀疏,有的枯死。病株上萎凋的葉片附著在枝上,經一段時間才脫落。 [病原]病原為褐臥孔菌Poria hypobrunneaPetch和平蓋靈芝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Patch,均屬擔子菌亞門。褐臥孔菌子實體初為淺黃色,后轉紅呈藍灰色,平伏,緊貼在莖部或根頸處,厚3~6mm,邊緣白色,被絨毛。菌膜暗紫褐色,氈狀,厚3mm。擔子寬棍棒狀,大小(9~10.5)μm×(4.5~5)μm。擔孢子大小(4~6)μm×(3.5~5)μm,亞球形至球形或三角形,光滑,無色。 侵染循環 [侵染]病菌以菌絲體或菌索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條件適宜時長出營養菌絲通過傷口侵染根部。在茶園病根與健根接觸即可傳播。此外擔孢子可借風雨傳播,從修剪的莖部傷口侵染,后進入根部。該病病程相當長,侵染后經10年才顯癥。茶園殘存的樹樁及病根也會成為傳染源。 [發生規律]樹勢衰弱、地下水位高的茶園易發病。管理粗放的老茶園發病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在林地或果園建立茶園時,要干凈、徹底地挖除殘存樹樁或殘根。發現病株后要及時挖除,在病區四周挖隔離溝,2年后補栽。(2)化學防治:挖除病株后,用75%十三嗎啉丁乳油 進行土壤消毒。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