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異名茶茸毒蛾 茶黑毒蛾學名Dasychira baibaranaMatsumura,屬鱗翅目,毒蛾科。為害茶、油茶。近年來在安徽、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局部茶園暴發成災,為害日趨嚴重。我國主要分布于大致以長江為北限,南至臺灣及福建、廣西、云南南部,東面濱海,西達四川、云南國外分布于日本東亞特有。 [為害癥狀]幼蟲咀食茶樹葉片成缺刻,或孔洞,嚴重時可把葉片、嫩梢吃光。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安徽、浙江1年發生4代。(2)越冬及蟲源。主要以卵在茶樹中、下部老葉背面越冬。(3)發生因素。該蟲喜溫暖潮濕氣候,高溫干旱年份發生少。 [形態](1)成蟲。雌蛾體長16~18mm,翅展36~38mm,雄蛾稍小成蟲體翅褐色至栗黑色,觸角雄蛾為長雙櫛齒狀,雌蛾為短雙櫛齒狀前翅基部色深,外橫線黑色,細而彎曲,近頂角處具顏色不一的縱紋3~4條,翅中部近前緣處具1灰白色近圓形斑塊,下方有1黑褐色斑塊,外下方生1白斑點后翅色較淺,無斑紋,腹部縱列黑色毛叢3~4個足被長毛,靜止時多毛的前足伸向前面。(2)卵。直徑0.8mm,扁球形,或球形,灰白色至黑色,堅硬,中央通常有凹陷,無光澤。(3)幼蟲。共5齡,各齡幼蟲形態差異較大初孵幼蟲有小刺狀長毛,幼蟲老熟時體長23~30mm左右頭部褐色至黑褐色,背中及體側有紅色縱線,各體節疣突上多白、黑色細毛,作放射狀簇生前胸兩側有較大的黑色毛瘤,毛瘤上有多根長毛向前伸出腹部第1~4節背面各有1對黃褐色毛束聳立、毛密而排列整齊的毛刷第5節背面有1對白色毛束,短而較稀疏第6、7節背中央各有1個翻縮腺,橢圓形凹陷,淺黃色第8節背面有1束灰褐色毛叢,向后斜伸。(4)蛹。體長13~15mm,黃褐色有光澤,體表多黃色短毛,腹末臀棘較尖,末端有小鉤蛹外有絲質的絨繭。(5)繭:橢圓形,多細茸毛,松軟,棕黃色。 生活習性 [習性](1)成蟲。成蟲白天棲于茶叢枝干及葉片背面,黃昏后開始飛翔活動,有趨光性,雄蛾撲燈較多雌蛾羽化當天即可交配交配后1~2天開始產卵卵多產于老葉背面、茶叢下雜草上,卵塊一般有卵粒20~30粒,多達100粒以上,排列整齊,或不整齊,有的重疊成堆每雌產卵100~300粒,卵期7~10天。(2)幼蟲。初孵幼蟲群集性很強,常停留在卵塊四周取食卵殼,以后群集于茶叢中、下部葉片背面取食葉肉2齡后開始分散,并遷至茶叢嫩葉背面為害多在黃昏至清晨取食幼蟲有假死性,受驚時則吐絲下垂,或卷縮墜落老熟后在茶叢基部土隙中、枯枝落葉下、樹干分杈等處結繭化蛹。 [防治](1)農業防治。加強茶園管理,冬季清除園內枯枝落葉和雜草,深埋,或燒毀。生長季節注意摘除卵塊。在低齡幼蟲未分散為害前,將群集的幼蟲連葉剪下,集中消滅。盛蛹期進行中耕培土,在根際培土6cm以上,稍加壓緊,防止成蟲羽化出土。修剪茶樹地下枝、內膛枝、病蟲枝,改善茶樹通風透光條件,減少茶園著卵量。(2)藥劑防治。卵孵盛期至幼蟲三齡前噴藥防治。常用藥劑有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濃度以1億個多角體/毫升為宜,或Bt(100億孢子/克)50倍液,或白僵菌菌粉(50億孢子/克)50倍液,或0.2苦參堿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除蟲脲懸浮液2000~3000倍液,或每克含100億活孢子的殺螟桿菌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60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6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6000倍液,或35%賽丹乳油2500~3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