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 學名Helopeltissp.屬半翅目,盲蝽科。為害茶、可可、芒果、番石榴等。分布于海南、廣東、廣西。 [為害癥狀]若蟲和成蟲均刺吸嫩葉和嫩莖,同時分泌毒素,使被害部周圍組織逐漸變成黑褐色的壞死斑紋,葉片畸形。輕度為害可使嫩葉和幼莖斑點累累,嚴重時可使芽葉壞死干枯,嚴重影響茶葉的產量和品質。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臺灣1年發生4~8代,海南約有10代。世代重疊,無明顯越冬現象。每天每蟲平均為害2~3個芽梢。雌蟲壽命平均32.5天,雄蟲平均27天。(2)環境:蔭蔽度大的茶園,有利于發生為害。因此,在遮蔭茶園內,此蟲為害較嚴重。適宜的溫度范圍為18~26℃,低于14℃或高于28℃,對其發生及為害均不利。溫度21℃時,孵化率在80%以上,低于17℃或高于28℃,孵化率迅速下降,34℃時不能孵化,若蟲全部死亡。臺風雨的襲擊能使成蟲、若蟲大批死亡。同時,橡膠枝葉被大量吹折和掉落,使膠茶間作園的蔭蔽度明顯降低,也能減輕茶角盲蝽的為害。(3)栽培:正常管理、采摘的茶園,發生為害較輕;采茶不及時和荒蕪失管的茶園,發生較嚴重。不同品種為害程度不同,云南大葉種受害重。 [形態](1)成蟲。雄蟲體長4.5~5.5mm,雌5.0~6.0mm。體褐色或黃褐色。復眼突出。觸角絲狀,細長,為體長的2倍。中胸褐色,背、腹板橙黃色。小盾片后緣圓形,其前部變成一直立的棒錘狀的突,長約1.5mm,黃褐色,稍彎曲。翅色暗,半透明,膜質部分淺灰色,具虹彩。足細長,黃褐色,散生許多黑色小斑點。(2)卵。白色,近圓筒形,頂端卵蓋的兩側著生2條平行不等長的白色絲狀物。臨孵化前呈橘紅色。(3)若蟲。初孵若蟲橘紅色,小盾片無突起,隨齡期增加,小盾片角狀突逐漸突出。四齡前的若蟲體橘黃色,五齡若蟲黃褐色,復眼赤色,觸角、小盾片突起和足黃褐色,并且具黑色斑點。 [習性]清晨、傍晚或蔭蔽茶園,成蟲在茶蓬上層刺吸嫩葉、幼莖的汁液,其他時間則在茶蓬內層取食。受驚動時,可作短距離遷飛或避于葉背,也可隨風飄飛到較遠處。成蟲羽化后取食一段時間才交尾,交尾后次日即可產卵。每雌產卵25~184粒。卵散產于幼莖組織、嫩葉葉柄或主脈組織內。若蟲孵出后經2小時開始取食。若蟲受觸動時,能迅速爬行逃逸至葉背。 [防治](1)農業防治。分批、適時采摘,冬春及時修剪,可減少蟲口數量。在建園時應考慮間作的密度,降低蔭蔽度。(2)藥劑防治。在若蟲盛期噴藥,通常噴施90%敵敵畏1000倍液或40%樂果2000倍液。清晨和黃昏施藥,防治效果更好。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