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異名茶蚜、茶二叉蚜、可可蚜、橘聲蚜 茶二叉蚜學名Toxoptera aurantii(Boyer de Fonscolombe),屬同翅目,蚜科。為害茶、柑橘、咖啡、可可等。偏南,北限未超過黃河,最北采地山東,西至四川盆地西緣和云南西部,東、南兩向近國境線。各茶葉產區均有發生,局部密度較大。國外分布于日本、菲律賓、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歐洲、澳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為害癥狀]成、若蟲刺吸嫩梢、嫩葉汁液,被害葉多皺縮卷曲,嚴重時新梢不能抽出引起落果。排泄蜜露致煤污病發生。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安徽1年發生25代以上,世代重疊。(2)越冬及蟲源。長江流域以卵越冬,華南多以無翅蚜越冬,甚至無明顯越冬現象。(3)發生因素:①氣候因素。氣溫16~25℃,相對濕度70%以上的晴暖天氣,茶樹芽葉生長加快,茶蚜蟲口迅速增長。②栽培因素。徒長枝、長勢旺盛芽頭多又嫩的茶園,或者幼齡茶園易于招引遷飛蚜,短期內茶蚜蟲口驟增。③天敵。天敵很多,已鑒定的天敵多達50余種。重要的為七星瓢蟲、異色瓢蟲、龜紋瓢蟲、中華草蛉、大草蛉、門氏食蚜蠅、黑帶食蚜蠅、大灰食蚜蠅、四條食蚜蠅和蚜繭蜂等。5月上旬至6月各類天敵大量出現,成為茶蚜種群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 [形態](1)成蟲。分有翅蚜和無翅蚜2種。有翅蚜體長近2mm,黑褐色有光澤,前翅中脈分二叉,觸角基部淡黃色,第3~5節依次漸短,第3節一般有5~6個感覺圈排成1列。腹背兩側各有4個黑斑。腹管黑色,比尾片長,基部有明顯網紋。尾片中部稍縊,端部較圓,生有約12根細毛。(2)卵。長約0.6mm、寬約0.3mm,長橢圓形,初產時棕褐色,后轉漆黑而有光澤。(3)幼蟲。有翅若蚜棕褐色,翅芽乳白色,觸角第3~5節大體等長,第3節無明顯感覺圈。無翅蚜稍肥大,近卵圓形,棕褐色,多細密網紋,網孔扁狹橫置。觸角黑色,各節基部乳白色,第3節無感覺圈。無翅若蚜體小色淡,淺棕或淡黃色。 生活習性 [習性]茶蚜趨嫩為害,在芽梢、嫩芽和嫩葉上刺吸繁衍,多在黃昏時飛遷至新的芽梢上為害。 [防治](1)農業防治。 剪除被害枝,集中處理。(2)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3)藥劑防治。 ①發芽前,噴布99.1%敵死蟲乳油,或99%綠穎乳油100倍液,可以消滅越冬卵。②果樹生長前期噴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2.5%撲虱蚜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2 000倍液,或99%綠穎乳油2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