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Indian wax Scale異名角蠟蟲。 學名Ceroplastes ceriferus(Anderson)。屬同翅目,蠟蚧科。為害茶、柑橘、枇杷、無花果、荔枝、楊梅、芒果、石榴、蘋果、梨、桃、李、杏、櫻桃等。我國分布于河北、山東、四川、云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湖北、湖南、貴州。 [為害癥狀]識別若蟲和雌成蟲吸食樹枝液、葉液,為害時排出的黏液可引起霉污病,受害枝葉變黑,嚴重時小枝枯死,造成落葉、落果。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一年發生1代。(2)越冬及蟲源。以受精雌蟲于枝上越冬。(3)天敵。已發現20余種,捕食性天敵以紅點唇瓢蟲、二星瓢蟲、蒙古光瓢蟲、黑緣紅瓢蟲為優勢種,同型蝸牛亦捕食若蟲。寄生性天敵以紅蠟蚧扁角跳小蜂、長盾金小蜂、蠟蚧花翅跳小蜂、軟蚧蚜小蜂為優勢種,寄生率可達50%左右。 [形態](1)成蟲。雌成蟲蠟殼灰白色微帶粉紅,質較軟,呈半球形,長7~9mm,寬約87mm,背面中央有角狀突起,足3對,較短粗,爪冠毛粗,胸氣門較發達,開口呈喇叭狀。雌若蟲蠟殼近圓形,中央有一角狀突起,略向前傾。雄若蟲蠟殼長橢圓形,周圍有星芒狀蠟突。雌成蟲圓形,長約4mm,橙黃至赤褐色,腹端有圓錐形突起。雄成蟲赤褐色,體長約1mm,有1對透明的翅。(2)卵。長約0.4mm,寬約0.2mm,橢圓形,初為肉紅色,后變紅褐色(3)幼蟲。初孵若蟲長橢圓形,長約0.5mm,紅褐色,頭部稍寬,背部隆起,腹面平,臀裂明顯,眼黑色,觸角7節,各節均生長有感覺毛。有3對發達的胸足,尾部有與其體長相近或超出的白色細毛1對。定居后分泌白蠟,一齡后期開始具星芒狀蠟突。二齡蠟突明顯呈現14枚,左右各6枚,頭尾各1枚。雌介殼背中開始拱起1個角突。三齡雌蠟殼明顯拱起增大,近圓形,周緣星芒狀蠟突僅剩痕跡,背頂角突傾斜,呈彎鉤狀。(4)蛹。雄蛹蠟殼同二齡蠟殼,長約2mm,蛹體長橢圓形,赤褐色。 [防治](1)農業防治。對調運苗木檢疫滅蟲。保護利用天敵。冬季剪除有蟲枝條,或刷除越冬幼蟲。枝條上結冰凌,或霧淞時,敲打樹枝,蟲體可隨冰凌脫落。(2)藥劑防治。若蟲初孵期,噴布40%速撲殺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