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異名黑跗眼天牛、茶結節蟲、油茶藍翅天牛 學名 Chreonoma atritarsis Pic,屬鞘翅目,天牛科。為害茶和油茶。南方茶區多有分布。 [為害癥狀]幼蟲蛀食枝干,被害處受刺激形成疣狀結節。一枝上可有數個至十多個結節,水分、養料輸送受阻,長勢衰退,芽葉瘦小,葉色黃化,甚至枯死。成蟲咬食葉片背面主脈呈黃褐色縱條狀痕跡,引起葉片枯黃脫落。 [發生規律]1~2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枝干內越冬。越冬幼蟲于4月上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中旬出現成蟲。成蟲期超過20天。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蟲孵化。幼蟲期約22個月,生活到第3年5月才化蛹。蛹期18~27天。 一般樹齡較大、樹勢衰老的茶樹發生重。管理粗放,多年不修剪的茶園發生較嚴重。不同品種也有差異。主干直徑1~2cm的品種較多發生。 [形態](1)成蟲。體長9~11mm。頭、前胸背板及小盾片醬紅色,前胸背板中部有1疣突。觸角柄節醬紅色,第3、4節基部橙黃色,其余皆為黑色。復眼黑色。鞘翅藍色帶紫色光澤,散生粗刻點。腹面橙黃色。各足跗節及脛節端部1/3~2/3黑色,其余橙黃色。全體多毛。(2)卵。為圓柱形,兩端稍尖,乳黃色,長約2cm。(3)幼蟲。成長幼蟲體長約20mm,黃色。上顎黑褐色。前胸膨大,背面骨化區近前緣有1條中央截斷的褐色骨化斑紋,中部靠后還有1較大的黃褐色斑紋;后胸至腹部第7節背、腹面均有長方形隆起,中央下陷成兩峰的肉質移動器。表皮薄而略透明。(4)蛹:長約10mm。初化蛹時乳黃色,后變橙黃色。羽化前復眼黑色,翅芽灰黑色。 [習性]成蟲羽化后3天始出蟲道。白天活動,中午及午后活動最盛。成蟲咬食葉片背面主脈,但食量不大。卵多產于茶樹主干上。成蟲產卵時先將樹皮咬成中斷的“U”形裂痕,然后產卵于裂縫中間上方皮層下,每處1粒。每雌產卵12~20粒。一般徑粗1.0~1.5cm的枝干上產卵最多。幼蟲孵化后蛀入皮層,自下而上旋繞蛀食1圈,再蛀入木質部和髓部,并向上蛀食成蟲道。蛀道內壁不光滑,留有木屑。被害處受到刺激形成疣狀結節。若幼蟲旋繞蛀食的蛀道首尾相接,或結節數個相連,被害枝就會枯死。幼蟲老熟后在結節上方蟲道內化蛹。成蟲羽化后再咬1直徑約5mm的圓孔飛出。 [防治](1)農業防治。剪除樹勢衰弱的被害蟲枝,從結節處下方剪下集中燒毀。成蟲羽化盛期,在每天上午10時前和下午4時后,巡視茶樹上部葉背,捕捉成蟲。成蟲產卵期和幼蟲孵化蛀食皮層期,用小刀刮去產卵痕處的皮層。(2)藥劑防治。幼蟲孵化后,在皮層下旋繞蛀食時,將敵敵畏800~1000倍藥液噴濕枝干,對皮層內的幼蟲有一定的殺傷作用。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