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Tobacco sclerotinia rot異名煙草菌核疫病 煙草菌核病為害十字花科、菊科、豆科、茄科、傘形花科、錦葵科等64科396種植物。油菜、向日葵、大豆、萵苣、甘藍、大白菜、菜豆等作物發病也較重。大部分煙區均有發生,田間零星發生。 [為害癥狀]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以成熟期發生最多。(1)苗期。幼苗受害,初在莖部、下部葉片及主脈出現褐色病斑,后變濕潤狀并軟腐,莖部病斑略凹陷。葉上還可形成近圓形黃白色病斑,直徑可達6~7mm,葉片背面病斑可見白色絮狀霉層。濕度大時幼苗呈水漬狀腐爛。(2)成株期。大田期發病,莖部出現橢圓形、淺褐色病斑,病健交界處有較深色褐紋。隨著病斑的擴展,葉片開始自下而上凋萎。后期莖部病斑皮層常凹陷消失,髓部中空易折斷,空莖和受害蒴果內有許多黑色鼠糞狀菌核。 [病原]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屬子囊菌亞門真菌。(1)形態。①菌核。長圓形至不規則形,初為白色后變黑色。大小(1~30)mm×(0.5~8)mm,為2mm×6mm左右。②子囊盤。菌核萌發后長出1至多個具長柄的肉質子囊盤,子囊盤淺肉色至褐色,初呈杯狀,展開后呈盤狀,直徑2~6mm。盤狀子囊盤上著生一層子囊和側絲。③子囊。子囊棍棒狀或圓柱形,頂部鈍圓,無囊蓋,無色,大小(91~162)μm×(6~11)μm,內含8個子囊孢子。④側絲。側絲無色,絲狀,夾生在子囊之間。⑤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具2核,大小(8~14)μm×(3~8)μm。⑥菌絲。白色,絲狀,有分枝和隔膜。(2)特性。①菌絲。菌絲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是0~30℃,適溫為18~25℃。最適相對濕度在85%以上,70%以下停止生長。生長需豐富的碳素、氮素營養,適應pH 1.7~10。最適為pH 2~8。在寄主或培養基上,老齡菌絲聚集成團,形成白色無定形顆粒狀物,后轉變為黑色菌核。形成菌核條件與菌絲生長相似。②菌核。菌核耐干熱、低溫,但不耐濕熱。在-31~17℃下4個月不喪失生活力,干熱70℃10小時仍有部分生活力;但在50℃熱水中浸5分鐘或60℃熱水浸1分鐘全部死亡。在自然條件下,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較高的土壤濕度即可萌發,其中以15℃最適。在潮濕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水田中的菌核易為土壤微生物所寄生,夏季1個月即全部腐爛死亡;旱地土溫達28~34℃,含水量在20%以上,歷時1個月絕大部分菌核也會死亡。菌核萌發和形成子囊盤的溫度為5~25℃。處于土壤深度10cm以下的菌核不能形成子囊盤。③子囊孢子。子囊孢子-1~35℃均可萌發,但以溫度5~20℃、相對濕度在85%以上為適,萌發經48小時完成。侵染的適溫為15~25℃。子囊孢子在直射日光下4小時喪失發芽力。④子囊盤。子囊盤不耐3℃以下低溫和25℃以上干燥氣候。 [侵染]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病殘體中或混雜于種子中越冬,也可以菌絲在病殘組織中越冬。春季菌核萌發形成子囊盤,產生子囊孢子或菌絲體引起初侵染。子囊孢子可隨氣流進行遠距離傳播。 [發生規律]連作或與油菜、甘藍等寄主輪作物作發病重。②施用帶菌糞肥,煙田郁閉,排水不良及田間濕度大菌核病易發生。 [防治] (1)農業防治。①與禾本科作物2~3年輪作或煙稻輪作。②精選種子,用細篩除去混雜在種子中的菌核。③適期早栽,高壟種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注意通風排濕,雨后及時排出積水。④發病初期及時采摘下部葉片,收獲后清除病殘株,并深翻土壤。(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或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重點噴煙株根莖部及周圍土表。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