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異名花生花葉病 花生黃花葉病毒病屬多發性流行病害。流行年份,發病率可達90%以上。顯著影響花生的品質和產量,早期發病花生減產30%~40%。除我國外,尚未見其他國家報道。主要在河北、遼寧、山東以及北京等沿渤海灣花生產區流行為害。 [為害癥狀]花生出苗后即見發病。初在頂端嫩葉上現褪綠黃斑,葉片卷曲,后發展為黃綠相間的黃花葉、網狀明脈和綠色條紋等癥狀。病害發生后期癥狀有減輕趨勢。該病害典型黃花葉癥狀易與其他花生病毒病相區別。但該病害常和花生條紋病毒病混合發生,癥狀不易區分。 [病原]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簡稱CMV。株系間對寄主植物致病性存在明顯差異,花生上流行的黃瓜花葉病毒是CA株系。(1)形態:病毒粒體球狀,大小28.7nm。(2)特性:體外鈍化溫度55~60℃,體外保毒期6~7天,稀釋限點100~1 000倍。 (3)寄主。葫蘆科、茄科、十字花科和豆科多種作物和蔬菜。但花生上流行的黃瓜花葉病毒CA株系,目前僅發現自然侵染花生和菜豆。在人工接種條件下,CA株系能侵染6科32種植物。 [侵染]病毒通過帶毒花生種子越冬,成為第2年病害主要初侵染源。此外菜豆等寄主也可成為該病初侵染源。種傳病苗出土后即表現癥狀,田間靠蚜蟲傳播擴散。在病害流行年份,早在花生花期即可形成發病高峰。 [發生規律](1)菌源因素:種子帶毒率直接影響病害的流行程度。帶毒率越高,發病越嚴重。豆蚜、大豆蚜、桃蚜和棉蚜有較高傳毒效率。蚜蟲發生早、發生量大,病害流行就嚴重。(2)寄主抗性:品種間抗病性差異顯著。(3)環境因素:花生苗期降雨量、溫度與這一時期蚜蟲發生、病害流行密切相關。花生苗期降雨少、溫度高年份,蚜蟲發生量大,病害嚴重流行。雨量多,溫度偏低年份,蚜蟲發生少,病害輕。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檢疫:加強檢疫,不從病區調用種子。(2)農業防治:種植抗病性較好的品種,如魯花11號、1-10等。從無病區調種,選種無病種子。選擇輕病地留種也可以減少毒源,減輕病害發生。早期拔除種傳病苗,以減少田間再侵染。及時防治蚜蟲,減少由蚜蟲引起的再侵染。(3) 藥劑防治:使用脫毒劑1號或2號處理種子,或用種子重0.5%的35%種衣劑4號拌種,或發病初期噴0.5%抗毒豐AS 300倍液,或發病初期噴10%病毒王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