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Rape black rot 油菜黑腐病近年來在局部地區發生面積較大,導致果莢數減少而引起減產,己成為油菜生產上的主要病害。 [為害癥狀]各生育期均可受害,但以后期為主。(1)葉片。葉片染病,出現黃色“V”字型斑,病區葉脈變為灰褐色,后逐漸成黑色網狀,葉柄上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有時有黃色菌膿溢出,病斑擴展常致葉片干枯。(2)莖。主莖、枝和花序受害,初生暗綠色油浸狀長條斑,后變為黑褐色病斑并腐爛。濕度大時病部產生大量乳黃色菌膿,多時呈黃色透明粘液狀,病部無臭味。患病的主莖、根維管束變黑,橫切面有黑環,主莖停止生長,萎縮卷曲,直至死亡。(3)果莢。果莢染病,病斑褐色至黑褐色斑,稍凹陷。種子上生油浸狀褐色斑,但僅局限在表皮上。 [病原]病原為野油菜黃單胞菌油菜致病變種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Pammal) Dowson,是一種細菌。(1)形態。菌體桿狀,大小(0.7~3.0)μm×(0.4~0.5)μm,極生單鞭毛,無芽孢,具莢膜,菌體單生或鏈生。(2)特性。病菌生長發育最適溫度25~30℃,最高39℃,最低5℃,致死溫度51℃經10分鐘。 [侵染](1)越冬。病菌附于病殘體和種子上或隨病殘體在土壤和堆肥中越冬或越夏。(2)侵入。病菌自氣孔、水孔和傷口侵入,在維管束內繁殖蔓延,阻塞導管,造成病株萎蔫。病部溢出的菌膿,通過病株接觸、灌溉、昆蟲、風雨、肥料或農具等途徑傳播,進行再侵染。病原菌也可隨病殘體碎片混入種子,或附著在種子上,病菌在種子上可存活28個月,成為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 [發生規律](1)氣候因素。高溫多雨天氣及高濕條件,葉面結露、葉緣吐水,利于病菌侵入而發病。平均氣溫15℃時開始發病,15~58℃發病重,氣溫低于8℃停止發病,降雨20~30mm,以上發病呈上升趨勢;光照少,發病重;暴風雨頻繁,發病重。(2)栽培因素:與十字花科作物連作,地勢低洼、肥水管理不當、植株徒長或早衰、害蟲猖獗、油菜倒伏等,均可使病害加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種子處理:用50℃溫湯浸種10~20分鐘,或用50%代森銨水劑300倍液浸種15~20分鐘,沖洗后晾干播種。還可用種子重量0.4%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2)農業防治:種植抗病品種。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3年輪作。從無病田或無病株上采種,選用無病田育苗。適時播種,施用腐熟肥料,高畦栽培,合理澆水,適期蹲苗。及時防治害蟲,減少蟲傷株。發現病苗,及時拔除,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 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50%代森銨水劑1 000 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或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