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Rape bacterial soft rot 油菜軟腐病在高溫高濕地區發病重,損失較大。芥菜型、白菜型油菜上發生較重,分布廣泛。 [為害癥狀](1)莖桿:油菜發病后,莖基部產生不規則水漬狀病斑,略凹陷,表皮稍皺縮,繼而皮層龜裂,內部軟腐呈空洞,病勢進一步擴展,病菌蔓及根部。(2)葉片:靠近地面的葉片葉柄縱裂、軟化、腐爛。病部溢出灰白色或污白色粘液,有惡臭。病株葉片初始時萎蔫,早晚尚能恢復,晚期則失去恢復能力。輕病株部分分枝能繼續生長發育,重病株抽墓后倒伏死亡。 [病原]胡蘿卜軟腐歐文氏菌胡蘿卜軟腐致病變種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屬細菌。(1)形態:菌體短桿狀,周生2~8根鞭毛,無莢膜,不產生芽孢。(2)特性:革蘭氏染色陰性,在肉汁胨培養基上菌落乳白色,半透明,具光澤,全緣。在瓊脂培養基上菌落灰白色,半透明而有光澤,邊緣明顯。生長發育溫度為2~38℃,最適溫度25~30℃;酸堿度范圍pH 5.3~9.2,以中性為最適。對氧氣要求不嚴格,缺氧條件下也能生發育。致死溫度為50℃,病菌不耐干燥和日光照射,在室溫下干燥2分鐘即死亡。病菌可以在水中游動,條件適宜時以驚人的速度成對繁殖。病菌脫離寄主單獨存在于土壤重,只能存活15天左右。病菌通過豬的消化道以后全部死亡。病菌侵入寄主后分泌一種酶消解寄主細胞中間層(果膠質),使植物組織解體軟腐。還可分泌一種毒素破壞寄主細胞膜,使其養分外流。病菌利用這些養分生長繁殖。由于病菌對蛋白質及蛋白胨不起作用,因此引起的腐敗并無臭味,但在病菌分解組織過程中,其他腐生細菌隨之侵入,產生吲哚而致惡臭。 [侵染]病菌主要在病株體內和殘體中繁殖、越夏和越冬。潮濕的堆肥或有機質適于病菌生存,是1個重要的侵染來源。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只能通過傷口侵入寄主,靠雨水、灌溉水和昆蟲傳播。種蠅、黃曲條跳甲、萊粉蝶、菜螟等害蟲蟲體內外均可帶菌,是重要的傳病媒介。 [發生規律](1)蟲害因素。昆蟲的活動對病害流行關系極大,不僅咬傷寄主,造成傷口,且體內外帶菌,起到接種傳病作用,其中以種蠅幼蟲傳病作用最大。蚜蟲等刺吸口器類昆蟲也常帶菌,取食時傳播病菌。 (2)氣候因素。遇害流侵襲或高溫高濕發病重。凍害可加重發病。連續陰雨使寄主組織傷口不易愈合,降低寄主抵抗力,促使病害發展。 (3)栽培因素。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連作、過早播種、田間漬水、機械損傷等均可加重發病。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水旱輪作或旱地實行2~3年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播前20天耕翻曬土,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油菜收獲后深翻曬土。合理掌握播種期,防止凍害。深溝窄畦,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徹底治蟲,減少昆蟲傳病。(2)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72%農用硫酸鏈霉素SP 3 000~4 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 900倍液,或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 500倍液,或14%絡氨銅AS 35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預防治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