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Sesame stem blight異名芝麻莖腐病、芝麻炭腐病、芝麻黑桿瘋 芝麻莖點枯病全國各芝麻產區都有發生,尤以在河南、湖北等主產區為害嚴重。一般發病率10%~20%左右,嚴重時可達60%~80%。發病重時,千粒重降低5%~10%,含油量降低1%~10%,是影響芝麻高產穩產的重要病害之一。 [為害癥狀]芝麻播種后染病,引起爛種死苗。出苗后染病,幼苗根部變褐,地上部萎蔫枯死,幼莖上密生黑色小點,即分生孢子器和菌核。開花結果期發病,多從根部或莖基部開始,后向莖擴展,有時從葉柄基部侵入后蔓延至莖部。根部感病后,主根和支根逐漸變褐枯萎,皮層內布滿黑色小菌核。莖部病斑初呈黃揭色水漬狀,與健全組織無明顯界線,繼而發展為繞莖大斑,并向上蔓延,病斑呈黑褐色、中部銀灰色、有光澤,密生針尖大的小黑點。病株葉片自下而上呈卷縮萎蔫狀,黑褐色,不脫落,植株頂端彎曲下垂。蒴果感病后呈黑揭色枯死狀。病種上生出許多小黑點。病株較健株矮小,嚴重發病時全株干枯,髓部被蝕中空,僅剩纖維,易折斷。 [病原]病原為菜豆殼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 (Tassi)Goid,屬半知菌亞門。(1)形態。分生孢子器橢圓形至近球形,深褐色,大小(112~224)μm×(112~200)μm,有孔口。器壁內密生孢子梗。孢子梗無色,長12~13μm,頂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長橢圓形、卵形或圓筒形,大小(18~29)μm×(7~10)μm,內含油球。菌核球形至不規則形,黑色或深褐色,大小(48~112)μm×(48~96)μm。(2)特性。分生孢子在0~40℃均可萌發,以25~30℃最適。分生孢子萌發時需有水滴或相對濕度在96%以上。菌核形成的適溫為30~35℃,其致死溫度為60℃時0.5~2分鐘或55℃8~12分鐘。病菌只能在芝麻和豆科作物上形成分生孢子器。 [侵染](1)越冬。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小菌核在種子、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2)侵入。播種后菌核產生菌絲,侵染種子和幼芽,引起爛種和爛芽。幼苗出士后菌核萌發侵染幼苗,于莖稈上再產生小菌核和分生孢子器,并釋放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該菌主要從傷口、根部及葉痕處侵入,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萌發后直接侵入。隨著植株的逐漸成熟,病株莖桿、蒴果和種子上的菌核和分生孢子器進入休眠期。 [發生規律](1)感病期。主要發生于芝麻開花結蒴期,其次是苗期,現蕾期很少發生。(2)氣候因素。降雨量和降雨日數是決定芝麻發病嚴重度的關鍵因素。雨日長、雨量多有利于發病。雨后驟晴,發病重。氣溫25℃以上有利于病菌侵入和擴展。(3)栽培因素。種植過密、偏施氮肥、土壤潮濕以及連作地,發病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種子處理:用55℃溫湯浸種10~20分鐘,晾干后播種。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0.1%的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0.2%的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2)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與禾谷類、棉花、甘薯等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選用無病種子種植。施足底肥,苗期不過多施用氮肥,生長期間適當施用磷鉀肥。及時間苗和中耕除草,雨后排出田間積水。芝麻收獲后,徹底清理病株殘體,并深翻土壤。(3)藥劑防治:在芝麻封頂前后或發病初期噴灑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退菌特1 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共噴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