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Sesame wilt disease異名芝麻半邊黃 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于河南、湖北、江西、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吉林等省(區),一般病田發病率10%~20%,嚴重時達30%,病株全株或半邊植株可提前枯死,引起種子不能成熟,瘦癟、炸裂,嚴重者可減產30%,使芝麻的品質顯著下降。 [為害癥狀]苗期染病,病苗出現猝倒或枯死。成株期發病,成株期病株葉片自下而上變黃萎蔫,葉緣內卷,逐漸變褐干枯。嚴重病株莖基部呈紅褐色,根部褐色,全株枯死。感病較輕或較遲的植株,主要為半邊根系和相應的莖桿一側出現紅褐色干枯條斑,受病一側的葉片變黃,萎蔫枯死,故又稱“半邊黃”。濕度大時,病部出現一層粉紅色粘質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剖開病莖,可見病部木質部維管束褐色。發病株蒴果較小,早熟易裂,種子瘦癟。 [病原]病原為尖孢鐮孢芝麻專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sesami (Xaprometoff) Castellani,屬半知菌亞門。(1)形態。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稍彎,無色透明,頂端細胞圓錐形,足胞明顯,2~5個分隔。小型分生孢子橢圓形或卵圓形,無色透明,多數單細胞。(2)特性。該病是典型的維管束病害。病菌在導管中繁殖,妨礙水分、養分的正常運輸,并產生毒素破壞維管束周圍細胞及葉綠素,因而引起葉片變黃,植株枯萎。病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 [侵染](1)越冬。病菌以菌絲潛伏在種子內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數年。(2)侵入。第二年條件適宜時,從根毛、根尖和根部傷口侵入幼苗根部。病菌侵入后,進人導管,沿著導管向上蔓延至莖、葉、蒴果和種子。播種帶菌種子,也可引起幼苗發病。芝麻收獲后,病菌又在土壤、病殘株和種子內外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 [發生規律]連作地、土溫高、濕度大的瘠薄砂壤土易發病。田間操作以及蟲害造成傷口,病菌易于侵入。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種子重量的0.3%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0.1%的15 %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拌種。(2)農業防治:因地制宜選種抗病品種。與禾谷類作物實行3~5年輪作。在無病田或無病株上選留種子。增施磷鉀肥及腐熟的有機肥。及時間苗、中耕除草,增強植株抗病力。田間操作時避免傷根,防治地下害蟲均可減輕病害的發生。收獲后應及時清除遺留地里的病殘株。(3)藥劑防治:田間發現病株后,應及時噴藥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藥2~3次。藥劑可選用40%抗枯寧1 000倍液,或40%克菌靈800倍液,或50%速克靈1 000倍液,或2.5%適樂時1 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