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 蓖麻疫病是蓖麻生產中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近年來在新源縣蓖麻種植區域暴發流行,嚴重影響了蓖麻的生長發育及品質。 [為害癥狀]主要危害莖稈和葉片。莖稈發病在根頸處,初期形成水浸狀病斑,后繞莖形成縊縮,縊縮處組織發軟,濕度大時其上產生白絮狀霉層,即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囊梗;葉片發病,病斑多在葉尖和葉緣處,初為水浸狀褪綠斑,后擴大為圓形暗綠色斑,在葉片正面形成淡黃色大塊病斑,病斑邊緣界限不明顯。在空氣濕度大時,病斑擴展迅速,對應的葉片背面有一環白色稀疏的白色霉層,即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囊梗,在雨后尤為明顯。 [病原]蓖麻疫病的病原為蓖麻疫霉,屬鞭毛菌亞門霜霉目。 [侵染]初侵染源主要是帶病菌的土壤或有病殘株。每年的雨季時期,空氣潮暖,土壤中的越冬孢子萌發后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遇水滴產生游動孢子進行侵染,起初在蓖麻幼苗子葉上產生暗綠色的圓形斑,隨后通過葉柄擴散到莖稈上。以致全株感病,形成中心病株,從中心病株的病斑上產生孢子囊,通過氣流或風雨向四周擴散傳播,并進行重復侵染,引起新的病斑發生蔓延的范圍逐漸擴大,最后種植區全部出現病斑,病斑嚴重的植株軟化腐爛。發病的蓖麻植株在田間死亡或腐爛后,病菌以厚垣孢子和卵孢子的形態隨病殘體進入土壤中越冬,并成為下一年的初侵染源。 [發生規律]蓖麻品種抗病性有差異。多年連種土壤帶菌量大,極易引起蓖麻疫病的發生。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合理灌溉,雨后及時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及時摘除發病部位,除去重病株,收獲后清除病殘體,深翻土壤。與蒜、韭菜輪作或間作可減輕病害的方式。(2)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灑藥劑防治,每隔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藥劑可選用1∶1∶160等量式波爾多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