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Sugarcane pineapple 甘蔗鳳梨病在廣東、廣西、云南、四川、福建、江西、臺灣等地普遍發生。鳳梨病是對生產影響較大的甘蔗病害。除使下種的蔗種受害后不能萌芽外,還能使窖藏蔗種受害腐爛。寄主為甘蔗、菠蘿、香蕉、木瓜、可可、油棕、椰子等。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蔗種,也可為害田間的蔗株。癥狀蔗種染病后,切口的兩端開始變成紅色,并散發出鳳梨般的香味,故稱鳳梨病。不久切口逐漸變黑,并產生許多黑色的煤粉狀物。病情發展到后期則莖內全部變黑。當所有薄壁細胞都被破壞后,種苗便形成空腔,只剩下維管束象一束頭發殘留其中。 [病原]病原為奇異長喙殼Ceratocystis paradoxa (Dode)Moreau,屬子囊菌亞門。無性態為奇異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paradoxa (de Seynes)Hohn.,屬半知菌亞門。(1)形態。①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有大小兩種。小型分生孢子無色,圓筒狀,薄壁,大小(6~24)μm×(2~5.5)μm,形成于細長的分生孢子梗上,排列成鏈狀,由分生孢子梗的尖端成串地向外逸出;大分生孢子棕色,橢圓形或卵形,厚壁,四周具刺狀突起,大小(10~25)μm×(7.5~20)μm,形成于較短的分生孢子梗上,排列成鏈狀。②子囊殼。球形,深褐色,大小(200~300)μm×(1 000~1 500)μm,喙長而細,黑色。③子囊。卵形至近棍棒狀,大小25μm×10μm,內生8個單細胞橢圓形的子囊孢子。④子囊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大小(7~10)μm×(2.5~4)μm。(2)特性。小型分生孢子比大型分生孢子易萌發,大型分生孢子比小型分生孢子抗逆性強,大型分生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4年。 侵染循環 [侵染]病原以菌絲體或厚垣孢子潛伏在帶病的組織里或落在土壤中越冬,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大分生孢子在土壤里可存活4年之久。在適宜的條件下從蔗種兩端的切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菌絲生長在甘蔗髓部薄壁組織內,隨后在兩端切口產生大量的大、小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容易萌發,靠氣流、土壤、灌溉水、切種刀和昆蟲等傳播,進行重復侵染。而大分生孢子則要休眠一段時間才能萌發。種苗在窖藏期間,通過接觸傳染,也能引起病菌蔓延。 [發生規律]長期的低溫和高濕是鳳梨病嚴重發生的兩個主導誘因。土壤粘重的蔗田,灌溉后立即整地種植,造成土壤板結或低洼積水。種秋植稻底蔗時影響蔗種的萌發,會引起鳳梨病的大量發生。蔗種在貯藏、運輸期間,環境密閉、高溫潮濕,易誘發病害。萌芽快的抗病力強,萌芽慢的抗病力弱。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選用廣東3、粵蔗64/395,Co281等抗病品種。蔗田應精細整地、開溝排水,種蔗后要薄覆土。提倡選用無病的梢頭苗,萌發迅速,發病輕。播種前用2%石灰水或清水浸種1天后播種,有利于萌芽,減少發病。冬春栽植甘蔗時,采用地膜覆蓋,提高地溫,使甘蔗早生快發,減少發病。(2)化學防治: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浸泡蔗種5分鐘。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