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Sugarcane eye spot異名甘蔗眼點病 甘蔗眼斑病在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四川等地均有發生。對甘蔗生產威脅性最大的病害,眼點病除了影響甘蔗產量外,還會影響蔗糖含量。 [為害癥狀]眼斑病主要為害甘蔗葉片與蔗莖頂部。(1)葉片。最早的病狀是在嫩葉上出現水漬狀小點,4~5天后,擴展為寬3~6mm,長5~12的長園形病斑,其長軸與葉脈平行,病斑中央紅褐色,周圍具一草黃色狹窄暈圈,形狀很象眼睛。隨后病斑頂端出現一條與葉脈平行的壞死條紋,這些條紋皆向葉尖方向伸延,很少向葉鞘伸展,顏色初呈草黃色,后變為紅褐色,長約6~9cm,寬度亦比原來眼斑略大,群眾稱之為“黃鱔斑”。條斑引致組織的壞死,比眼斑100倍左右。6~7后,多個眼斑和條斑往往互相聯合,使大片的葉組織枯死。(2)莖。在適宜的條件下,感病品種的嫩葉與嫩莖很快枯死,從而發生梢腐。整丘蔗田可以在兩周內由正常青綠色變為顯著的褐色。由于發病中心內的大部分植株已死亡,故很易看到發病中心在蔗田中的分布。眼斑病一般很少在葉的中脈或葉鞘上發生,但最感病的品種有時在蔗莖上也會發生長條形紅褐色病斑。 [病原]病原為甘蔗平臍蠕孢Bipolaris sacchari (Butler) Shoem.,屬半知菌亞門。(1)形態。①分生孢子梗。單生,頂端曲膝狀,黃褐色,具4~6個隔膜。②分生孢子。圓筒形,橄欖綠色至棕色,具隔膜3~11個,大小(40~114)μm×(9~18)μm。(2)特性。病菌生長溫度20~32℃,27.4~32℃最適。孢子形成適溫20~25℃,32℃時不產生孢子。分生孢子在清水中30分鐘至2小時便萌芽,從兩端的細胞先萌發。 (3)寄主。甘蔗、香茅草和紫狼尾草。侵染循環 [侵染]在春植和秋植蔗兼種的地區,田何終年有甘蔗生長,病菌互相傳播,不存在越冬間題。在單一春植蔗地區,病菌可在上季遺留于田間的病葉中越冬,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落在甘蔗葉片上,遇到雨水或露水便萌發,從氣孔或直接穿過泡狀細胞入侵,侵染葉片較幼嫩部分。在適宜病菌生長的條件下,病菌繁殖很快,侵染周期很短,5~7天菌體在病斑內發育成熟,并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發生規律](1)寄主抗性。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2)環境因素。濕度是決定病害是否流行的重要因素。高濕持續時間長或連陰天多,晨霧重,易暴發流行。(3)栽培因素。偏施、重施氮肥的蔗田發病重。秋冬植甘蔗比春植甘蔗發病重。靠近水溝邊的蔗株發病也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如粵糖63/237、海蔗4號、崖城67/210、桂糖57/624、桂糖60/289等。推廣種植春植蔗,易發病的品種不宜作為秋植。避免重施氮肥,適當增施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防止田間積水,減少濕氣滯留。除去干枯的病、老葉和無效分孽,既可以減少侵染源,亦可使蔗田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的發生。(2)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或1∶1∶100倍式波爾多液噴霧,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