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Sugarcane brown stripe 甘蔗褐條病是甘蔗的一般病害,對甘蔗生產不構成威脅。嚴重流行時,使大面積甘蔗受到為害,發病蔗株葉片早枯,植株矮小,對甘蔗生產造成一定的損失。褐條病曾在古巴和美國等植蔗國嚴重流行。我國的臺灣、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均有零星發生。 [為害癥狀]最初在甘蔗的嫩葉上出現細小的水漬狀小點,長約0.5mm。后病斑上下擴展成為與葉脈平行的條斑。早期病斑為紅色,后轉紅褐色。成熟的病斑長2~25mm,有時甚至達50~70mm,寬不超過2~4mm。條紋周圍有黃色暈圈。發生嚴重時,病斑互相融合,使葉片早枯。 [病原]病原為Bipolaris stenospita(Drechs) Shoemaker,屬半知菌亞門。有性態為Cochtiobotus stenospitus(Drechs)Mat.et Yam,屬子囊菌亞門。自然狀態下很少發現有性態。分生孢子橄欖綠色或淡褐色,圓筒形或紡錘形,兩端鈍圓,微彎,大小(37~105)μm×(11~18)μm,具3~11個隔膜,為7~8個。子囊殼近球狀,暗褐色,大小(266~462)μm×(238~448)μm,具有很短的孔口。子囊梭形,直或稍彎曲,基部有短柄,內含1~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無色,線狀,有4~12個隔膜,在子囊中呈整齊的螺旋形排列。 侵染循環 [侵染]病原以菌絲體在病株或遺落田間的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第2年的初次侵染源。當環境適宜時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落在蔗葉上的孢子遇到雨水或露水時萌發長出芽管。從寄主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斑上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靠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發生規律]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1)環境因素:凡遇長時間的陰雨,水濕充足,病害就可能嚴重發生。(2)栽培因素:①秋植蔗比春植蔗發病重。②土壤瘦瘠、缺磷的紅壤田發病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如選3、印度997和海蔗4號等。下種時多施有機肥,及時追施磷、鉀肥,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去除病葉,老葉,集中燒毀,間去無效過密的蔗株,可以減少發病。陰雨天注意及時清溝排漬降濕,保持和提高植株根系活力。對非宿根蔗田及時進行翻耕曬土,可減少病菌數量。(2)化學防治:植株封行期至發病初期噴1∶2∶200石灰倍量式倍式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 600倍液。隔10~15天噴1次,連續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