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異名黃尾蛀禾螟 又稱為黃尾蛀禾螟,學名Tryporyza nivella Fabricius異名Scirpophaga nivellaFabricius,屬鱗翅目,螟蛾科為害甘蔗等。分布于我國北起黑龍江、內蒙古,南至臺灣、海南及廣東、廣西、云南,東近國境線,西向止于四川、云南黃河以南較為常見國外分布于日本、菲律賓、越南、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為害癥狀]初孵幼蟲從心葉侵入蔗株,心葉展開時出現橫列孔洞,為害成株生長點促成側芽萌發,形成掃帚狀的“掃把蔗”和梢端枯萎有的蛀害莖節。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廣東、臺灣一年發生4~5代,海南5代(2)越冬及蟲源。以老熟幼蟲在蔗株梢部的隧道里越冬(3)發生因素:一般地勢高長勢差的蔗田易受害 [形態](1)成蟲。雌體長13~15mm,翅展25mm,雄蛾稍小體白色,有光澤,前翅三角形雌蛾腹部末端有鮮艷金黃色尾毛。(2)卵。長1.3mm,扁橢圓形,初淺黃色,后變橙黃,卵塊橢圓形,覆蓋橙黃色茸毛。(3)幼蟲。末齡幼蟲體長20~30mm,蟲體肥大,乳黃色,具橫皺紋,前胸背板淺橙黃色,胸足短小,腹足退化。(4)蛹:長14~18mm,乳黃色,近孵化時銀白色,腹末寬略帶圓形。 生活習性 [習性]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多把卵產在蔗苗葉背面初孵幼蟲行動活潑,常吐絲下垂借風飄蕩分散,一般每株有1頭幼蟲幼蟲多從尚未展開的心葉基部蛀入,向下蛀害呈直道,心葉展開后呈現帶狀橫列的蛀食孔稍長大后為害生長點,田間出現枯心苗和掃把蔗老熟幼蟲化蛹在蔗莖里,羽化時沖破薄繭爬出廣東分別在4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下旬出現5次為害高峰臺灣主要在幼蔗期和秋植蔗的10~12月、3~4月有2個為害高峰。 [防治](1)農業防治。①推廣抗蟲品種。②秋耕時,拾凈谷茬、黍茬等,集中深埋或燒毀,谷草須在4月底以前鍘碎或堆垛封泥,以減少越冬蟲源。③播種期可因地制宜調節,設法使苗期避開成蟲羽化產卵盛期,可減輕受害。(2)藥劑防治。當谷田每500株谷苗有卵1塊或千株谷苗累計有5個卵塊時,可選用1.5%甲基對硫磷粉劑2千克,拌細土20千克制成毒土,撒在谷苗根際,形成藥帶,效果也好。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