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Cabbage looper異名粉斑夜蛾 又稱為粉斑夜蛾。學名Plusia ni (Hubner),異名Trichoplususia niHubner、P.humilis、P.extrahens,屬鱗翅目,夜蛾科。為害棉花、麻,以及白菜、芥藍、青花菜、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和萵苣、甜菜、豌豆、芹菜、香菜、番茄、馬鈴薯、香石竹等。一種分布很廣的雜食性害蟲。北起遼寧、內蒙古、新疆,南至臺灣、海南及廣東、廣西、云南,東面臨海,西達新疆、西藏。廣東、臺灣有大發生報道。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越南、老撾、泰國、印度、孟加拉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伊朗、敘利亞、以色列、約旦、伊拉克、黎巴嫩、南也門、土耳其及歐洲、非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島。 [為害癥狀]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 [發生規律]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多產于葉片正面,平均每雌產卵300~350粒。 (1)發生世代。一年發生5代。(2)越冬及蟲源。以蛹在寄主上越冬。華南棉區于3~7月、華北棉區于7~8月為害最盛。(3)發生因素:華南棉區幼蟲于3~7月為害,華北棉區7~8月為害,為害期、為害情況與小造橋蟲相似。 [形態](1)成蟲。體長14~16mm,翅展28~33mm,頭、胸部暗褐色,稍帶灰白色。頸板中央具一黑橫線,腹部淺灰褐色。前翅灰色帶褐,有黑色細點,基線白色襯黑,在亞中褶處向外伸出一黑斑;內線褐色雙線波浪形外彎,線間白色;環紋斜,灰白色,中間褐色,中室后方具馬蹄形粉斑,與扁圓形粉斑相鄰,很象Y形;外線雙線細波浪形,線間白色,亞端線黑褐色,呈不規則鋸齒狀。后翅灰褐色,別于銀紋夜蛾。(2)卵。乳白色,饅頭型。(3)幼蟲。淺綠色,體由頭部到腹部末端漸變粗,氣門上線白色,近背中線具2條細線,胸足細長,第1、2對腹足退化,爬行時似尺蠖狀拱起。(4)蛹:淺綠色至淺褐色,外具一層薄絲繭。 [防治](1)農業防治。 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滅蛹和幼蟲,以減少蟲源。(2)物理防治。用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殺成蟲。(3)藥劑防治。掌握在幼蟲孵化盛末期至3齡盛期噴灑50%辛氰丁乳油 1 500~2 000倍液,或40%菊馬丁乳油 2 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每隔7天防治1次,連續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