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 苧麻青枯病是苧麻上的一種危險性病害。被害麻株萎蔫,全蔸調萎枯死,浙江天臺、臨海為害重。 [為害癥狀]發病初期葉片呈失水狀萎蔫。天氣潮濕時,早、晚尚能恢復,2~3天后,葉片開始調萎,干枯而死。剖視植株莖和根,木質部呈褐色,用手擠壓切口,有粘稠狀灰白色的菌膿溢出。 [病原]病原為青枯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E.F.Smith) Smith。(1)形態。菌體桿狀,兩端鈍圓,大小(0.9~2)μm×(0.5~0.8)μm,有1~3根單極生鞭毛,無莢膜。(2)特性。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病菌生長溫限18~37℃,30~35℃最適。52℃經10分鐘致死。最適pH6.6。該菌已鑒別出5個小種及5個生物型,侵染苧麻的菌株為生化型Ⅲ小種1。(3)寄主。苧麻、馬鈴薯、煙草、茄子、西瓜、芝麻等。 侵染循環 [侵染]病菌主要在苧麻地下根、莖內越冬,也可在土壤及遺落在土壤中的病殘體內越冬,為初侵染的主要來源。病原細菌從根、莖的傷口侵入,也可從自然孔口侵入,在寄主體內增殖,并隨輸導組織輸送營養和水分在麻株體內蔓延。在田間,病菌主要借流水、農事操作和昆蟲等傳播。采用有病的無性繁殖材料進行繁殖是本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 [發生規律]高溫多雨,尤其是雨后驟晴,氣溫上升快時,發病重。地勢低洼、保水保肥力差、有機質含量低的瘦薄土壤發病常較重。地下害蟲多和地下部損傷多均有利于發病。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檢疫:嚴禁疫區繁殖材料外調,疫區原麻要就地脫膠,防止病菌擴散蔓延。(2)農業防治:新擴麻地要嚴格挑選無病種根、種苗。發現病蔸,立即挖掉燒毀。病株穴周圍土壤也要挖除,然后用20%石灰水或撒石灰消毒病株穴。重病地與禾本科、十字花科和甘薯等作物實行5年以上輪作。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