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Ramie mosaic virus 苧麻花葉病可引起病株減產10%~30%,重者損失50%以上,是當前影響苧麻產量和質量的重要病害。各麻區都有發生,尤其長江流域麻區為害較重。 [為害癥狀]麻株生長發育不良,皮層變薄,纖細矮小,株高比健株矮1/5左右,重者超過1/2。田間可見到花葉型、卷葉皺縮型、黃化型3種癥狀類型。(1)花葉型。上部嫩葉初呈相間褪綠,繼而產生黃綠斑駁花葉,重者產生疤斑。(2)卷葉皺縮型。麻株中、上部的葉片產生皺縮畸形,變窄變小,葉緣上卷,并出現不規則黃色小斑和綠色疤斑。(3)黃化型。莖上部幼嫩葉片的葉脈彎曲和沿脈變黃,甚至整片葉發黃,重者葉脈壞死引起植株死亡。 [病原]尚未定論,初步認為是一種病毒。 [侵染]該病通過種根、分株、嫩梢等無性繁殖材料及花葉蟬、粉虱、嫁接等傳播。帶病的無性繁殖材料是該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病蔸是該病田間第2年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蔸的跑馬根、龍頭根、扁擔根傳毒率達100%,嫁接傳毒率為95.7%,花葉蟬和粉虱的傳毒率為9.3%。 [發生規律](1)寄主抗性。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2)環境因素。氣溫22~26℃,潛育期6~8;28~30℃為12~14天;夏季高溫則出現隱癥。(3)栽培因素。偏施氮肥、鉀肥不足、排水不良,耕作粗放、雜草叢生的麻園也易發病。田間傳播蔓延的速度取決于傳毒媒介的發生時間和數量。凡田間花葉蟬發生早,數量多的麻園,其發病率都比較高。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檢疫:嚴禁病蔸、病苗進入無病區。(2)農業防治:因地制宜地選用湘苧2號、黑皮蔸、紅皮小麻等抗病高產品種。新擴種苧麻時,宜采用無病的種根、分株、嫩梢等無性繁殖材料。中耕除草,適當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過施氮肥,雨后排除田間積水,均可減輕發病。積極治蟲防病,消滅傳毒媒介。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